“电影是梦,旗袍是梦里的光;
生活是诗,旗袍是诗里的韵脚,
共同守护着上海的这一袭腔调。”
闪烁的霓虹灯、婀娜的各色旗袍、旧时的电影画面……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一袭腔调——电影、服饰、图像的遇见”主题特展中走上一遭,仿佛让你穿梭回了“老上海”,从“影像中的旗袍”品味一番“上海腔调”。
■复刻旗袍
还原老上海的时髦与精致
展览中最引人注意的,无疑是以神女花样年华色·戒一代宗师4部电影为线索,复刻出的4款海派旗袍,这几款拥有明显地域风格的旗袍也展现了上海的海派文化与时尚变迁。
这部分内容出现在展览中“影像中的旗袍”这一转承空间,这里既延续了月份牌上的摩登,也开启了电影展示东方女性迷人身姿的舞台,生动演绎着电影和服饰这一对双生花的迷人魅力。
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一身摇曳生辉的旗袍便是最具象征意义的美学道具,潜移默化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进展和人物情绪变化;
色·戒中的上世纪四十年代,汤唯所饰演的王佳芝,也随着旗袍的变换恰如其分地点出其身份和处境的转变……
被投影在地板上的一段旗袍混剪视频,辅以悠扬的音乐声,引领着人们缓缓进入电影与服饰拼贴的艺术氛围中。
无论是神女中阮玲玉饰演的母亲、花样年华中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色·戒中汤唯饰演的王佳芝,还是一代宗师中章子怡饰演的宫二,这些经典角色的形象各有不同,而电影中她们身着的每一件旗袍都完美地贴合了人物性格,既营造了电影的叙事氛围,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看点
解读4件电影复刻旗袍
上海电影博物馆特邀上海瀚艺旗袍的裁缝匠人,手工复刻来还原出神女花样年华色·戒一代宗师4部影片中的同款旗袍,再现主角们在电影中的高光时刻。“旗袍的一大特点是,它一直在随着时代创新,别出新裁,这就是旗袍的精彩”,瀚艺HANART的艺术总监周朱光介绍。
4件经典电影复刻旗袍
阮玲玉的素色旗袍>>>
可以看到这件旗袍不仅是连袖的设计,也有着那个年代最时髦的高领。同时,它看起来又比较朴素,因为在电影中演员饰演的是一位母亲,服装也非常契合角色定位。单滚边配上白色蕾丝内衬,体现了时代性和时髦感。
那个时候的蕾丝都是进口的,当时的时髦,讲究的其实是中西文化的交流。
张曼玉的红色旗袍>>>
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多款旗袍形象都很是深入人心,这次复刻的是其中一件红色旗袍。这件旗袍的特点是,它是一件标准的港式旗袍。
这件旗袍和很多港式旗袍一样,没有加上花纽的设计,而是改良成了袒胸式的内衬,这是属于这件旗袍的时髦感。
汤唯的蓝绿色旗袍>>>
首先在色彩的选择上,就体现了电影中人物的神秘性。
另外,印花元素是这件旗袍的一大特色。在当时的年代,印花工艺是一门新技艺,将印花融入旗袍之中,也体现了一种东西方融合的大时代特点。
章子怡的黑色长袖旗袍>>>
显然,花边是这件旗袍的特点。它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典型风格。这件旗袍上层层叠叠的花边设计,也体现了一种年代特色。在板型设计上,相对不会特别瘦身,比较符合章子怡在影片中习武之人的角色特征。
不过,这件旗袍在影片中是窄袖的设计,但如果在那个年代真实的广州,受天气影响,人们会穿的旗袍一定是宽袖。为了电影在呈现效果上更符合审美的需要,做这样的改动是合适的。
■海派旗袍
演绎电影里的上海故事
旗袍是摩登上海的符号,雕塑着时髦的姿态,讲述着摩登的故事,构建了老上海的时尚消费图景。在呈现上海电影的博物馆当中展示,再契合不过。
“旗袍通过电影赋予角色灵魂,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角色,雕琢着一代代的明星。电影也成为旗袍的载体,留住了时代的记忆。”据上海电影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派旗袍的崛起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改良后的旗袍糅合了东方服装传统和西式剪裁风格,优雅姿态里裹着现代女性的审美意识。同时,海派旗袍的风靡也与电影业、娱乐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2020年6月起,以“海派旗袍”为主题的本次展览就已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二楼亮相,预计将持续展出至9月。
除了海派元素在整个展览中贯穿始终,人们也可以从细节处发现策展人的走心之处:主视墙闪烁的霓虹灯管以及铺满的布料设计,既暗合了上海元素及服饰介质,凸显出展览的海派艺术氛围,也可以让观众通过触觉,真实感受面料质感。
展览空间虽然不大,但看点也不少。在展览中,主要聚焦了月份牌、电影影像和东方时尚符号这三组景观。并精选出3件月份牌原件、9件精美旗袍、数十幅电影剧照,辅以良友画报、裁缝旧物以及时尚照片,呈现银幕内外的上海腔调,展现了国际视野下上海都市的时尚变迁。
人们可以从展览中看到,月份牌的画中女郎常常穿着简单而有品位的服饰,比商品更让人眼前一亮。上世纪三十年代,伴随着旗袍的盛行,月份牌到达鼎盛时期。很多电影明星纷纷涉足,如胡蝶、阮玲玉、陈云裳都成为月份牌的热门模特,她们穿流行的服饰,用新潮的物品,有时髦的消遣,成为都市女性的摩登代表。
文字:青年报记者 蔡娴
图片:来自受访者、电影剧照,版权归原所有
:林荟萃
审稿:梁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