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易雪 通讯员 苗冠群
作为国内第一批招收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的4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是省内唯一的精神医学本科专业,为国内精神医学领域输送拥有特长的应用型医学人才重要基地。在这背后,离不开一支由38名优秀精神医学教师组成的团队,团队中老中青教师“强强联手”,通过33年来不断摸索和深化课程及教材建设,精神医学教师团队于2021年荣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并在科研创新中带动专业发展,为全国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及学科带头人。
打造特色专业品牌
卓越教师团队彰显力量
“作为国内精神医学本科专业办学最早,培养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最多的院校之一,我们培育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在北大六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顶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部分省市级以上精神卫生机构担任院长、业务副院长的就有20多人。”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院长刘传新翻开毕业生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花名册,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映入记者眼帘。
刘传新介绍,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于1988年创办,1989年开始招生,历经33年的风雨,如今的精神医学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核心专业,成为了济宁医学院的特色专业品牌。
“起初我们连教材都没有,到如今成为了国内精神医学领域的中坚力量,其中的艰辛和努力不言而喻。”作为精神医学教师团队的带头人、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精神医学系主任翟金国感慨说,团队一直着眼于培养“医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应用型精神医学人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团队主编教材17部,《临床精神病学》《行为医学》等13部教材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双语专业教材7部,均在精神医学本科教学中使用。“成绩的取得与团队中38位优秀教师的努力息息相关。他们既有临床教师,又有基础教师,互为补充,特色鲜明。”
教学科研深度融合
培养输送精神医学人才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心理问题日趋突出,社会对精神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这也标志着对精神医学教师团队有了更大的压力和更高的要求。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副院长陈敏介绍,近年来,精神医学教师团队通过不断摸索,将传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多元化结合,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打造成为国内精神医学领域输送拥有特长的应用型医学人才重要基地。
精神医学教师团队于2021年荣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并依托学科拥有省精神医学重点实验室、省行为医学重点实验室、省精神疾病诊治与行为干预协同创新中心、省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行为与健康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创新平台,以团队教师优势特长和学校专业优势,组建“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心理咨询与治疗”4个研究团队进行科学研究,教学科研相互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发展。
“学院还成功获批山东省精神疾病诊治与行为干预协同创新中心,这标志着学院精神医学教育与科研、临床与应用的有效结合,可以让本科生直接接触了解科研工作具体内容,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学生对精神医学的热爱,并帮助学生们未来成长为优秀的精神科医生。”陈敏说。
不忘教师责任使命
服务人民群众心理健康
除了教学科研以及培育人才工作外,团队成员始终铭记教师这份职业的使命与责任,“在我们团队中,只要是双师型教师都在教学基地开展心理热线、临床诊疗、健康教育、社区服务的工作。”翟金国介绍,团队编撰的《行为决定健康》科普丛书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中国科协重点项目,《精神分裂症综合康复技术》手册和视听光盘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有效促进大众心理健康。
同时,团队牵头成立山东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共建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中心、儿童心理康复训练中心,加强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干预与研究。开展城镇新居民的抑郁症随访队列研究,进行抑郁症的精确诊断和预测研究,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中,疫情防控期间,团队教师更是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参与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正是这种坚持与使命感,团队中每位教师用“心”聆听真实的声音,为社会打造出了一片全方面发展精神卫生领域医学人才沃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