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记》中说:“帝入太学,承师问道”,太学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但只是专门为天子和诸侯设立的学堂,汉武帝元朔五年,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
太学历经千年,传承至清末时期,1898年,光绪帝推行“戊戌变法”,创办京师大学堂,虽说百日维新最终失败,但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正式改名为北京大学,北大是国内第一所真正意义上大学,故有“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之说。
同北大齐名则是清华大学,清华的前身是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清华学校,并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培养优秀人才,1928年,“留美清华”改为“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的公费留美制度培养了许多人才,像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考取庚款留美,清华在发展之际,对国家贡献巨大,清华也是为自己打下了“最高”学府的地位,莘莘学子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多数都是为了这两所学校,然而有一个人三次考上清华,三次又被劝退。
张非是四川广安市岳池县人,张非从小就展现惊人的学习天赋,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都是班上甚至年纪第一名,这种天才光环让张非也得到了一些“特殊待遇”,他读书可以随意迟到,上课能睡觉,老师布置的作业他都可以选择性完成。
父母宠爱让他在学业上更加“肆无忌惮”,初中毕业之后,考上四川一所邮电学校,到了高中,每个人学生都为了高考奋斗,而张非却因为自己有着强大的读书天赋,变得越来越顽皮。
他开始旷课、逃学,最后发展到了打架斗殴,高中不是张非胡闹的场所,读到高二,他被劝退了,张非听到被劝退,整个人都愣住了,或许他以为自己读书成绩好,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他错了。
父母对于他被劝退更是失望,不管是张非还是父母,他们都不甘心,他又回到以前的中学进行复读,这一次他变得老实了很多,2002年张非参加了高考,对于这次高考他是信心满满。
但是成绩出来的时候,有些不满意,他没有达到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不过复旦大学却看中了这个人才,给他发来了通知书,可张非这人十分倔强,他要考北大,就放弃了入读复旦的机会,他又复读了一年。
对于复读生来说,复读比起正常读书来说更加辛苦,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年,张非又参加了2003年的高考,他以606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录取,张非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
在进入大学的前几个月,他还比较老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性”开始显露,他开始沉迷游戏、旷课,大一就因为7门必修课不及格遭到了退学,带着“不良学生”的标签回到了家,父母终日是以泪洗面。
张非有点不甘心,又跑到了邻市南充复读,他比起复读生更加刻苦,日日夜夜苦读”,“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恐怕也不过如此吧!2005年的高考,张非考出了703分,斩获了南充市理科状元。
北大和清华同时给他发来了录取通知书,张非更是标作榜样,学校还给他发了3000元的奖金,张非再一次成为了父母的骄傲,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进入清华大学之后,他的老毛病又开始犯了,旷课、打架无一不染指。
在大一时,他又因为学分没有修满遭到了劝退,人生的第三次劝退,让他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而作为南充市理科状元被劝退更是他以前的学校脸上无光,三番两次被劝退,有人开始质疑他的家庭教育。
也有人认为他是带有目的性的去高考,不管真相如何,张非又生起了复读的心思,他改名张空谷,又开始复读,在2007年,他又以南充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录取。
上一次他选择的是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或许他以为换个专业,就没人认识他了,但理科状元在大一被劝退的事早就早清华传开了,以前的老师看到他又来了,纷纷感叹:这个学生教不了啊!
不过这次张非变得非常低调,在清华大学读完了本科四年,本来想要考研,但他的专业知识勉勉强强能够毕业,并不是特别突出的一个学生,加上他以前的“事迹”,没有导师选择他。
张非毕业之后,参加了工作,他现在也成了一个上班族,只能希望他不要像以前一样顽劣,他还有大把的人生需要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