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民以食为天,土地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资源。那时候各地的贸易和交流受到交通工具水平的限制,发展的并不频繁,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大多只能依靠自种自足。
只有手中拥有的土地足够多,才有可能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额外产生的东西才会拿去贸易交换。对于国家也是一样的,领土的多少直接影响所拥有资源的丰富性,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实力的上限。
秦皇汉武唐宗圣祖等千古一帝都共同热衷于四处征战,不仅是为了守卫边境的安宁,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
因为要发展就必须无休止地开拓疆土,疆域太小了,会让国家发展后劲不足,在发展中掉队就只有挨打的份。
太大了,有什么事也鞭长莫及,甚至还为威胁自身的稳定性,蒙元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也不能仅仅以土地面积的数据来下定语,除此之外,还要看自己在所拥有的土地上有多大的决定权。这也就是古代皇帝致力于将权力向中央集中,扼制地方权力肥大的原因。就比如周朝后期,周天子虽名义上还是诸侯国共主,但实际上已经没有实权了。
这就要说到管理制度了。汉朝是当时雄踞东方的大帝国,一直和同时期西罗马相提并论,即便如此,两汉也不过维持四百年的时间。唐朝也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中国实力最强的大帝国,国祚比汉朝还短,满打满算也不到三百年,明清两朝亦是如此。
外族建立的政权一般以军事实力取胜,靠的是打仗够狠够猛。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即使积极地学习和吸收当时中原先进的制度和文化,也很少有坚持过百年的。
比较为人所知的就是北魏,维持有148年,还是靠的孝文帝汉化改革大获成功的成果。清朝是个例外,那时候封建制度就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回光返照了一下,末期纯粹就是强弩之末一般,苟延残喘着。
游牧民族一般战斗力都很强,蒙古铁骑就是从蒙古高原而来,一路征战四十多个国家,花费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打下一个横跨亚欧大陆,占据世界土地四分之一的大帝国。这样辽阔的版图在世界历史上仅次于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号称世界第二。
铁木真是个牛人,而且能算是皇帝中的皇帝,连拿破仑都亲口承认不如他。
他所率领的蒙古铁骑所到之处,战火必燃,但也给欧洲带去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等,极大地促进亚欧两大洲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直接导致当时欧洲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
如此强大的蒙古帝国却迅速四分五裂,原因之一就是蒙古帝国内部的矛盾很是激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权导致蒙古帝国土崩瓦解,诺达的2400万平方公里帝国一分为五,忽必烈掌管大元,三个叔叔一个弟弟分别掌管四大汗国,即
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
按照蒙古自己的传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每个子孙都可以继承他的家业,这比较类似于中原王朝的分封制度,这也为元朝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埋下了伏笔。
分封制度所造成的危害,例子比比皆是。周朝就是分封一众诸侯,后代周天子式微,大权旁落,才有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粉墨登场的混乱局面。汉朝的七王之乱也是中央皇权和地方诸侯之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战争。
明成祖朱棣也是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想要削藩,自己首当其冲受到危险,故而决定反了。朱棣是最后的胜利者,也是个明君,当时还打着正大光明的清君侧的名头,历史中的论调自然是不一样的。
蒙古帝国不仅是内部矛盾显著,蒙古铁骑能打仗是出了名的,可惜他们只打不守,以至于先后灭了40多个国家后,拿下一地后留下一堆烂摊子不管,就去攻打下一个目标,这样的统治是不会长久的。
外族入侵,自然会遇到当地势力的激烈反抗。一般来说,打下一地后应该采取怀柔的政策向当地民众示好,让当地民众有粮可吃,有屋可居住,有衣可暖身,民众能够安居乐业肯定就不会再想着反抗。
可凶猛的蒙古铁骑偏偏反其道而行,一有反抗就下令屠城。
根据统计,蒙古铁骑在亚欧大陆进行屠杀导致的受害人数高达两亿,这也是人类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屠杀行为。
汉化的想法早就有人提出过,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们都对此不屑一顾。忽必烈是个异数,他一手开始推行汉化,却出现很明显的反复现象,最终也是以戛然而止告终,成果并不算好。
元朝统治不过百年,其疆域北达北冰洋,南至南海,东向太平洋,西到地中海,共计1372万平方公里,汉唐最繁盛的时期都比不上元朝,抛开成见不说,蒙古帝国实属有点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