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汉人,官是用钱买来的,却能在雍正时期成为一品高官

中国的封建王朝时期,平民想要当官除了通过科举制,还可以有另一种办法,那就是“捐纳制度”,其实就是一种以国家的名义卖官爵的制度,用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清朝的时候这种制度实行的最多,富裕的人就可以通过捐钱买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

雍正皇帝的宠臣之一李卫,就是通过买官走上仕途的,李卫早年没有好好读书,文化不是很高,通过花钱买的官位也不高,升迁一般也比较慢,但是李卫后来却能成为雍正旗下的一品官员,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他是一个汉人,官是用钱买来的,却能在雍正时期成为一品高官

刚正不阿,重视文人利益

李卫一开始只是个小官,但是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他在当户部郎中的时候,负责管理银库的事物,有某位亲王的下属对于收缴的白银,每一千两还要增加十两的银子,李卫多次劝阻都没有用。

于是李卫就在走廊上面放一个盒子,上面写着“某王赢钱”,指明这是非法收入,让那位亲王很难堪,只好停止多收取银子。李卫正是因为具有这种正直的品质,所以才会被雍正赏识,后来,他还揭示了不少大臣的罪状。

雍正十一年,李卫弹劾内阁大臣鄂尔泰的弟弟鄂尔奇营私扰民、鱼肉百姓,经过调查鄂尔奇罪状确凿,李卫获得雍正的嘉奖。乾隆二年的时候,李卫上奏称:“诚亲王府护卫库克跟安州百姓争抢土地。”后来调查情况真实存在,乾隆赏给他一件四团龙补服,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荣誉。

在雍正年间,因为浙江人发生很多起文字狱案件,雍正一怒之下停止了浙江文人的科举资格。为了尽早恢复乡会试,当时李卫是浙江总督,于是他经常深入下层,了解文人的情况,发现问题就及时给予指导改正。

李卫还把那些表现好的文人记录归档,一年后,朝廷派王国栋前去视察,看到这些档案,被李卫的良苦用心感动。于是王国栋和李卫一起上奏朝廷,为文人说好话,雍正一看奏折非常高兴,觉得浙江文人在李卫的管理下有改变,于是很快就恢复了浙江的乡会试

李卫作为官吏,有着正直的品质,这是难能可贵的,作为浙江总督的时候,会为当地的人民考虑,重视文人的选拔,在他的管理下,浙江的文人有所改变,后来殿试的一甲三名,都是浙江文人所考取的。

不畏惧权贵,为民考虑其实只是李卫的其中一面,他在受到雍正派遣缉查私盐以及捕捉盗贼的时候,就体现出他过人的办事能力,他能从一个小官员晋升到一品官员,后来还掌管浙江地区,可以看出雍正对他很重视。

他是一个汉人,官是用钱买来的,却能在雍正时期成为一品高官

缉盐、捕盗,办事直击要害

自封建王朝建立以来,百姓所需要的日常用品――盐,都是由朝廷把控的,这也是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清朝也不例外,盐都是由朝廷售卖的,当时把全国划分为十几个盐区,浙江盐区就是其中之一。

浙盐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四省行销,但是清朝体制僵化,在浙盐靠近两淮盐区的地方,不能就近买便宜的两淮的盐,只能吃高价的浙盐,于是就导致私盐盛行。李卫加强缉私队伍的力量,重点打击具有强大组织的盐贩,最后捉拿了大盐贩沈氏。

雍正四年,面对私盐泛滥的情况,李卫提出,在浙江私贩出没的中心地区――海宁县长安镇设置官兵巡查私盐,并让京口将军、军标副将等官员督促将士进行水陆巡查,严防两淮私盐从镇江府入侵浙盐行销区,以此来保障浙盐的销路

与此同时,李卫及时有效地向朝廷上书:“臣认为要治理浙江私盐猖獗的问题,需要以海宁长安镇为中心,向外扩散,部署兵力,加强巡查。同时令副将、城守参将等军官在江南苏、松、常、镇四府周围安排水陆兵力,随时缉捕贩盐罪犯。”

雍正即位第一年到雍正五年,李卫多次被派遣缉拿私盐的任务,说明他在控制私盐方面有很大的政绩,雍正对他极为信任,接着,又派遣他去捕捉“江南盗贼”。

雍正六年,朝廷以“江南多盗”为由,派李卫调查江南七府五州的盗窃案。李卫通过明察暗访得到消息:当时江南盗贼横行,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江南的官员对盗贼进行一定的包庇。

地方官经常以替身代替盗贼受过,使真正的盗贼逃过一劫。李卫知道后,毫不留情上书弹劾,最后江南的三个官员被解除职务、发配充军。

李卫多次缉拿私盐,从有组织的盐贩抓起,用自己的方法查到江南盗贼泛滥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两件事情都能看出他果断、聪明的办事能力。后来,雍正让他管理浙江地区,相当于把清廷的经济命脉交给他了,可见对他的信任,除此之外,雍正还对他很宽厚。

他是一个汉人,官是用钱买来的,却能在雍正时期成为一品高官

性格耿直,得皇帝宽厚待遇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是比较重视人才的,他还没当上皇帝的时候,就知道李卫的才能,于是后来就对他加以重用,但是李卫即使能力过人,也是有缺点的。

李卫在云南的时候,雍正赏赐礼物给他,李卫让人制作带有“钦用”字样的牌子入仪仗。雍正知道后写信给他:“听说你很放肆,所做的事情目的不纯,应当检点一些,又制做“钦用”牌,你应当谨慎一些,不要忽视了!”

李卫上奏回答说:“因为受到皇上的赏赐和恩惠,所以没有避嫌。”雍正又回答说:“不避嫌的话,就会被人说你气势凌人、骄慢无礼,与你平时的形象判若两人。你应当勤学提高自己的涵养,努力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是不辜负我对你的知遇之恩。”

李卫本来是买官进入仕途的,他大字也不识几个,性格又比较耿直,所以才会犯一些错误。从雍正对他的劝说可以看出,雍正对他是很信任的,不然就直接降罪了,而不是循循善诱劝告他注意一下言行。

李卫性格耿直,在办事情方面就会直击要害、比较直接,但是他在为人处事方面,还缺少一些圆滑。李卫后来做了太子少傅,他虽政绩卓著,但是不懂为官的圆滑之道,和同僚关系不好,经常被告状

为此雍正多次警告他要“多去融入同僚,少一事就和平了”,但是李卫改不了他耿直的性格,经常是有事就直说,不留情面。他觉得雍正说的太难做到了,既要提升涵养,做优秀的人,还要跟同事相处融洽,所以他索性就不改了。

雍正身边的宠臣,后来都一个个犯错被杀,只有李卫活到了乾隆年间,他对雍正忠心耿耿不结党营私,虽然性格比较直,但是雍正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还是继续重用他,对他极为宽厚。

结语:

李卫作为一个汉人,在满清时期能够做到一品官员,就在于他性格直接、办事能力过人以及安分忠诚。他在帮皇帝办事的时候,都是尽职尽责,尽量把事情做到最好,作为地方官员,也能为百姓考虑,民间还为他建立寺庙,说明他深得人心

《清史稿》这样评价他:“李卫受皇上眷顾最多,他以灵敏的能力处理事情,当时李卫掌管的地方没有盗贼,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呀!”这样高的评价,李卫确实有过人的才能,他能够成为雍正唯一得以善终的重臣,是有道理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31 字。

转载请注明: 他是一个汉人,官是用钱买来的,却能在雍正时期成为一品高官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