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在雍正身边的身份是什么。张廷玉这个人当时在上书房,可以说是几个朝廷官员之一。康熙信任他,严重依赖他。康熙为什么会依赖他?主要原因是张廷玉的个人能力很强,可以说在“雍正王朝”,有两个人真正了解康熙。一是雍正身边的辅导员邬思道;二是康熙身边的张廷玉。
此外,张廷玉总是能够站在皇帝的角度,他从来没有组建过私人党派。《雍正王朝》中,张廷玉更是康熙非常倚重的大臣值一,张廷玉得到了康熙帝的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在清朝成为皇帝最为信任的汉臣,实属不易。张廷玉在康熙身边从事文秘性质的工作,因此张廷玉经常接触到康熙帝。
此时的张廷玉非常了解,九子夺嫡的出现,会导致问题百出。太子胤礽被废,张廷玉仍然推荐他为新太子,这一点也不例外,原因就是废太子胤礽虽然被废了,但是胤礽仍然是皇子。太子被废之前,张廷玉曾经多次力保太子胤礽。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张廷玉要继续举荐废太子胤礽呢?
康熙皇帝“废太子”,大力让百官推荐新太子,举荐新太子的时候,上至六名九卿官员,下到地方总督级官员,纷纷为新太子保护。这些大臣全部举荐自己最喜欢的皇子。此时的三位大臣的研究,对于这一显示出非常不同的状态。佟国维和马齐,这两位满洲官员,不仅坚定的选择支持八阿哥胤禩,而且在暗中活动。
到最后已经发展成以上书房的名义进行新太子的举荐,毫无禁忌。佟国维和马齐操纵上书房,以上书房的名义联合上疏奏折。给予八阿哥重要的支持。至于张廷玉,此时,他在推荐新太子的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异常的活动和兴奋,不像佟国维和马齐一样,而且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整个研究似乎只是张廷玉没有打算在这件事上下功夫,只有张廷玉继续代表康熙帝行事,完全把自己排除在外。
张廷玉的角色,绝对是“忠于皇帝”的典范。张廷玉最大的优点是,这个问题的视角不同于其他人。康熙抛弃太子胤礽的时候,这是当务之急,不得不做出武断的措施。但在更深的层面上,面对后期帝国场景日益突出的困境,康熙已经对废太子胤礽产生了严重的不满。在剧中,太子胤礽确实没有什么是好的。
张廷玉之所以在新太子的问题上继续举荐胤礽,并不是想要结党营私,而是张廷玉深知,假如在新太子的问题上不解决好,那么康熙所要面临的问题就数不胜数了。张廷玉用密折将废太子胤礽重新举荐,这无疑是很危险的行为。假如康熙为此大怒,那么张廷玉的结局可想而知。胤礽是被康熙废黜的,这样的做法必然会被人描绘成为是质疑康熙。
在新太子的问题上,假如没有处理好,那么潘多拉魔盒就会打开。事实证明,康熙没有处理好太子的问题。历史上是没有张廷玉重新举荐废太子胤礽的,这只是电视剧的杜撰。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史中,康熙也没有处理好太子的问题。正因如此,才有了康熙晚年时期的九子夺嫡。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重新举荐废太子胤礽,就是为了九子夺嫡的发生。
也就是说,张廷玉是为了避免皇子为了皇位起争夺之心。不得不说,张廷玉这样做,是在下一盘大棋。康熙更是深知张廷玉这样做的目的所在。令康熙没有想到的是,胤禩借着这次机会,连夜诱审太子亲信肖国兴,并将太子胤礽此前的作所作为全部套了出来。这样一来,胤禩已经知道了太子的底牌。
正因如此,康熙知道胤礽平时有着诸多违法乱纪的行为,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通过肖国兴的证词,让康熙看到了胤礽是如此的不堪。此时的康熙对废太子是真的太失望了。即使是张廷玉在这时候重新举荐胤礽,康熙也是不会同意的。康熙彻夜难眠,来到上书房,看到了在通宵达旦工作的张廷玉。
张廷玉看到肖国兴的证词后,当着康熙帝的面将证词烧毁。康熙明白张廷玉的良苦用心,对张廷玉说到“张廷玉,你的苦心朕知道了,你说你儿子的病很难好了,朕这个儿子的病只怕也是很难好了呀。我们各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吧。”正是这样的一句话,康熙将自己对于胤礽的态度已然表达了出来。
康熙认为自己的儿子胤礽,与张廷玉的儿子一样,都是病了。其次康熙认为胤礽“病”了,只不过康熙对胤礽很失望,至少还有回旋的余地。胤礽的“病”是“很难治”,但是这个时候的康熙并没有放弃胤礽,仍旧是对胤礽抱有着希望。张廷玉烧掉肖国兴的证词,康熙并没有对其有所惩罚来看,说明张廷玉的行为得到了康熙的认可与赞同。可是无论张廷玉怎么重新举荐废太子胤礽,只不过胤礽确实被废。没有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