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大宋第一忠粉:纵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

由 撒宏才 发布于 经典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0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月黑风高,杀人夜。
一个骑马的少年,已经追了和尚两天两夜。
少年只有二十出头的年纪,长得眉清目秀,脸上却是凶神恶煞、咬牙切齿。
他有愤怒的理由——和尚曾经是他的朋友,如今却背叛了他。
少年亲手掌管的全军大印也被和尚偷走,他差点因此而被军法处死。
少年只好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和尚不死,他死。
他还有最后一天的时间。
忽然,一阵风沙吹来,少年看到了前方的和尚,以及不远的地方——是金兵的大营。
和尚欣喜若狂,以为得救,不料少年一刀拍向马屁股,马儿受惊,竟飞一般冲到了和尚面前。
看着这张曾经熟悉甚至亲切的脸,少年如今只觉得厌恶,他问了一句:“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和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兄弟我一时鬼迷心窍,再也不敢了,求你饶了我吧”。
少年没有再说话,只是平静地一刀挥下,把冲天的头颅挂在一旁,然后转身离开。
人若负我,我便杀人。
这一刀,少年已经等了三天。

▲辛弃疾造像 作者:王明明
少年的名字,叫辛弃疾。
此刻的他不会知道,这个故事会流传千年。
更不知道,这种背叛,这种孤独,将萦绕他的一生。
02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生下来就是个“亡国奴”。
他生在被金朝夺去的土地,也就是沦陷区之中。
这里的人,是任由金人剥削的案上鱼肉,土地、粮食甚至是家中的儿女,都可以被随意掠夺。
这样的环境下,有人卖国求荣,不少人都甘心当“亡国奴”。
辛家不一样。
小小年纪的辛弃疾,常常在爷爷的口中,听到两个字:大宋。
爷爷会跟他说,大宋的历史如何辉煌,大宋的江山何等的壮丽。
有时登高望远,平常人家说的是风景,爷爷跟他谈的是兵法。
这个地方容易进攻这个地方适合防守,假如有一天,你要起兵,该在那座城开始......
从那时起,辛弃疾的内心已然热血澎湃:
“终有一日,我要打败金狗,让我大宋万里河山再次一统”。

▲辛弃疾
他去参加金人举办的科举考试,有“亡国奴”一心求的是功名,辛弃疾求的却是情报。
在京城,辛弃疾走到那里,眼神瞟的都是仓库、兵营、人员轮班情况......
他一心想的都是:哪天要是我带着军队打到这里来,我该怎么搞。
甚至,为了再来刺探一次情报,他特意搞砸了自己的第一次科举。
落榜的“亡国奴”们垂头丧气,辛弃疾却是欢欣鼓舞:总有一日,这会是我大宋的江山!

▲科举考试
很快,机会来了。
眼看着金人再次南侵,沦陷区兵力空虚,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举起了“反金复宋”的大旗。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辛弃疾,轻易组成了两千人的队伍。
后来,又与附近有足足二十万人马的天平军合在了一起。
里应外合,光复河山,就在今日!
这一刻的辛弃疾,热血沸腾。
03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没有想到过,他会遭遇到多大的挫折。
他向天平军的首领,提了一个建议:与大宋朝廷联系,里应外合。
首领同意了,辛弃疾也自然而然地带队前往南方。

▲辛弃疾
岂料,意外就在这时发生。
一个名叫张安国的头目,眼看着辛弃疾离开后,受不住金人高官厚禄的诱惑,竟然杀了首领,胁迫着几万人向金人投降了。
辛弃疾归来的时候,张安国已经在金人的大营中,夜夜笙歌。
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辛弃疾那样热血沸腾,把“光复山河”作为理想。
总会有人,会为了荣华富贵,放弃自己的尊严,去做走狗、去做奴隶。
同胞的土地被掠夺,家园被破坏,妻儿被蹂躏,他们通通视而不见。
这才是真实的人间。

▲沉湎享乐
前有和尚朋友的背叛,现在是一同战斗的同僚的背叛,辛弃疾热血微凉,却更多的是愤怒:
自古以来,做二五仔的人都要受三刀六洞,下十八层地狱,今日就由我辛弃疾,来审判这个渣滓!
带着随行的五十余人,辛弃疾马不停蹄奔向了八百里外的金人大营。
大营防守紧密,人马数十万,却在辛弃疾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进攻下,惊慌失措。
张安国正在喝着酒的时候,被辛弃疾冲进大营,一刀敲晕绑上了战马。
他要在临安,万人见证之下,杀了这个叛徒!
临走之前,辛弃疾还不忘大喊一句:狗贼张安国已束手就擒!大宋十万人马顷刻将至,如果还有心向大宋的,立马跟我走!
一万人瞬间哗变,金营乱作了一团。
带着这一万又五十的人马,辛弃疾一马当先,冲向了淮水。
今日起,他将渡江而去,离开生他养他,却又养育了他二十二载的沦陷区。
热血尚温的辛弃疾发誓,终有一日,他会带着千军万马,收复这片土地!

04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现实与理想,往往有着天渊之别。
来到南方的辛弃疾,以为自己可以大展拳脚了。
可一开始,他却是得了一个小小的司农寺主簿一职(相当于农业部一个闲职处长)。
我一个杀人如麻、武功盖世的将军,你让我去教人种田?
不信邪的辛弃疾拿出了从小学习到的“造反”本领,写下了一本叫《美芹十论》的军事著作。

▲辛弃疾造像 作者:陈衍宁
全文一共一万七千余字,可谓是旷世之作——要知道,整本论语还不到一万六千字。
他分析了金人的虚弱之处:上层贵族有嫡庶之争,下层人民有夷汉之别。
只要能够好好做离间、分化,金人其实不堪一击。
他也根据这几年的观察,从内政(怎么搞钱、怎么盘活经济)、军事(哪里适合进攻,哪里适合防守、怎么练兵)各方面给出了建议。
这本书,简直可以被称为“反金复宋成功指南”。
很可惜的是,没有人理会辛弃疾,也没有人在乎这本书。

▲辛弃疾词意图
辛弃疾这一刻才知道,原来大宋,早已不是爷爷跟他说的那个“大宋”。
从皇帝到大臣,早已被金人打怕了,打哭了。
他们想的,只是守住这一隅之地,守着他们脆弱的“和平”。
守着他们的富贵安乐,守着他们的丝竹之声。
为此,他们宁愿叫金国的皇帝作“爸爸”,宁愿每年交几千万乃至几亿的银子。
当万人都要将火熄灭,唯有辛弃疾,要将此火高高举起。
那他就是一个异类。
此刻的辛弃疾,热血未凉,内心却已千疮百孔。

▲辛弃疾小像 作者:韩国榛
05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想过,要做最后的努力。
“既然不能打仗,那我就先好好调理内务吧。”
他最开始去的地方,是滁州。
这是宋金交界的“边疆”,人人避之不及的蛮荒之地。
辛弃疾却很高兴,他觉得,有一天打起仗来,这里就是桥头堡。
在他的努力下,不出一年,原本荒凉的滁州,竟又恢复了几分往日的繁华景象。
碰上灾年,往日饱受饥荒之苦的滁州,竟然还有能力捐粮给附近的州县了。
不愧是文武全才辛弃疾,打仗杀人难不了他,赋诗写词难不了他,就连调理内务都难不了他!

▲辛弃疾词意图 作者:颜梅华
之后,朝廷上的人不想看到辛弃疾做出好成绩,便一次次地调走了他。
辛弃疾,却在每一任都做到了极致。
他被派去处理茶商的叛军。
在此之前,各个州郡都被茶商军打得落花流水,但辛弃疾一来,一招围而不攻,一招诱降,叛乱便顺利平息。
他被派去湖南,那里地方势力盘踞,也是个难啃的骨头,
辛弃疾却是抓大放小,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不但整治了地方势力,还练出了一支名为“飞虎军”的军队。
有人认为,飞虎军可以与当年岳飞手下的岳家军相提并论。
假如,他可以再继续下去,或许真有一天,他能够实现曾经的梦想:带着千军万马,收复万里河山。
但“投降派”们怎么会轻易放过辛弃疾呢,他们给辛弃疾安上了一个可笑的罪名——“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
练就一支军队需要花多少钱?不如进贡给朝廷呢,浪费!
对待士兵怎么可以那么严苛,动不动就杀人?你这是在草菅人命!
这就是投降派们,给出的理由,可笑的理由。
偏偏,皇帝信了,大臣们信了,一道圣旨,辛弃疾就成了一介白身。
这一天,辛弃疾四十二岁。
他带着热血,渡江南来,已经过去了足足二十年。
理想,却仿佛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辛弃疾的热血,还能坚持多少个二十年?

▲辛弃疾诗意图 作者:黄纯尧
0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一个无官无职,只有一肚子理想与抱负的人,能做些什么?
辛弃疾只能作词,和做梦。
闲暇时,他写下千古名句;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字字句句,写满了内心的愤懑、不甘。
他从未有一天停止过想象,自己带着千军万马,回到北方的场景。

▲挑灯看剑
有时,辛弃疾会做梦,梦见金戈铁马,梦见峥嵘岁月。
梦中,他仿佛又回到了南渡之前,自己身披铠甲的日子。
月夜杀和尚,八百里奔驰的破营,那些意气风发,那些刀光剑影,全在梦中回荡,再回荡。

▲辛弃疾诗意图 作者:陆俨少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一生的写照。
他临走的那一年,有大臣打算北伐,想让他再次出山。
可此时的他,哪里还能披甲、上马、挥刀呢。
四十五年过去了,他一直都在大声疾呼“救国!救国!救国!”,可没有人理会。
反而面对的,是排挤、冷落,乃至嘲笑。
少年热血渐凉,辛弃疾早已白发苍苍。
一切已经太迟。
辛弃疾,只能带着遗憾、不甘,离开人间。

▲辛弃疾像 作者:戴顺智
参考资料:
《辛弃疾传 辛稼轩年谱》邓广铭
《“辛弃疾生擒张安国”事件释疑 》符继成
《宋史·辛弃疾传》
*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