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是每一所大学的最初愿景和最终目标。
大学人才培养的结果可以参考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以及深造率等,但人才培养的效果不止体现在学生毕业之时。毕业生能否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就,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是大学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成果的更重要的体现。在大学培养的各类人才中,学术人才具有独特的地位,学术人才的培养与大学的学术水平关联最为密切,培养学术人才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目标。
基于这样的背景,软科排名设置" 造就学术人才 " 指标,统计学校的本科、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中,在 1991 年至 2019 年底期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G20 国家院士的人数。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指标权重截图)
各大高校都培养了多少学术人才呢?我们来看看:
造就学术人才百强榜中,北大和清华以绝对优势位于第一梯队,北京大学以培养 592 名学术人才的绝对优势位居榜首,清华大学以 483 名的总数位居第二。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人才数量均在 300 以上,位于第二梯队。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人才总数在 200 人以上,位于第三梯队。作为我国最顶尖的一批大学,这样的人才培养结果与他们良好的教学教风联系密切。
吉林大学以 283 名学术人才的总数位列第 7,表现十分亮眼。传说中 " 长春市有多大,吉林大学就有多大 " 的吉大,在 2000 年 -2004 年先后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6 所大学合并而成,在合并前六校都曾经历沧桑岁月,都有着极其光荣的历史,为国家在基础科学、机械工业、医学、通信类等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2019 年新增院士中,本科毕业于吉大的院士校友就有 8 人,包括信息技术科学部的江风益、化学部陈学思、地学部成秋明等,新晋院士的本科校友数仅次于中科大。
兰州大学在学术人才排名上位居第 16 名,学校坚守在西部地区,造就了 164 名学术人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9 年 11 月中科院新当选院士名单公布,兰州大学化学系校友吴骊珠、张锦当选院士,至此,恢复高考以来兰大化学已经培养了八位院士。除了化学 " 一门八院士 ",还有中科院 " 兰大军团 " 等等,都是享誉内外的 " 兰大现象 "。他们虽处边缘,却依然没有减轻历史赋予每一位兰大人的责任和使命,将 "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 " 的校训牢记心中。
农业类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居于排行榜第 17 位。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造就的学术人才共有 138 人,农大人一直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高福、石元春等院士均毕业于此,"DNA 之父 "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等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均在中国农大担任名誉教授。"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 一直是中国农业大学不变的追求,在财经金融、电子通讯等领域吃香的当代社会,中国农大依然为社会培育着相关领域优秀人才。
" 双非 " 高校安徽师范大学表现突出,在造就学术人才排行榜上位列第 43 名,数量不输 " 双一流 " 大学!安师大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前身是省立安徽大学,后来在历史沿革中经历多个办学阶段,有多个顶尖高校学科专业的加盟,郁达夫、朱光潜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曾在此弘文励教,学术精神一直传承不断,也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韩斌、李亚栋、王如松等院士本科届毕业于安师大,此后还多次回母校做客分享经验和感悟。2018 年安师大庆祝建校 90 周年之际,还成立了校友李亚栋院士工作室 " 单原子 - 团簇 - 纳米中心 "。
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处祖国边疆地区的高校,例如云南大学、内蒙古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学校,在榜上的表现可圈可点。这些学校地理位置不够优越、地区经济欠发达,平时获得的关注和资源条件也都相当有限。在种种不利情况下,他们不畏艰难,默默耕耘,培养出了大量学术人才,令人钦佩!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最注重的两个导向,一是人才培养,二是服务国家,都在 " 造就学术人才 " 指标中体现。学校以浓厚的学术氛围、精良的师资水平培育出优秀的学术人才,他们又以严谨治学的风范、心忧天下的抱负服务国家。他们敢为天下先,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是各高校最鲜亮的名片,他们的精神是学校传承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