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公迁都关中,此后秦国都城一路东迁,西犬丘仍是秦国重地
秦文公东猎,迁都关中
公元前766年,秦国的立国之君秦襄公在攻伐犬戎的战争中死去,埋葬在西犬丘,也就是现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上。秦襄公的儿子继位,就是后来的秦文公。
秦文公的血液里依然流淌着秦人尚武善战的激情,公元前763年,在他继位第三年的时候,秦国的这位君主带着七百余名秦人兵士人从西犬丘出发向东行进,目的是查看犬戎的虚实,史籍上把这次军事行动称做“东猎”。第二年,秦文公和他的军队到达了汧水和渭水的汇合之地,现在属于陕西省宝鸡境内。汧水是渭河的支流,现在也叫做千河。
这里属于关中之地,地势开阔平坦,水草十分丰美,秦文公对属下说,这里曾经是周天子分封给我秦嬴的地方,先祖从这里牧马起家,才有被封为诸侯的辉煌,把这里作为我秦国的都邑,一定会使秦国兴旺发达。经过占卜,显示出了大吉的征兆,于是秦文公便在这里开始营建秦国的新都邑。
秦文公迁都关中之后,秦国的国力慢慢地越发强盛起来。根据史料记载,文公十六年,打败了盘踞西岐的戎人,文公收回了这片土地和周朝的余名,并且把岐以东的地方献给了周朝。秦文公在位五十年,去世后也葬在秦人的发祥地——西犬丘。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掘出了秦公大墓,目前还未确定这座规模宏大、建制豪华、陪葬丰富的墓葬的主人,到底是秦文公,还是他的父亲秦襄公。
秦文公与大梓树和神牛的传说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境内,有一座怒特祠。两当和凤县一代古称陈仓,就是后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这个陈仓。与此地相关的,还有秦文公与大梓树和神牛的一个传说。
怒特,是气壮体健的牛的意思,指代神牛、牛神、牛王。根据《搜神记》《列异传》记载,在陈仓的山上上长了一棵大梓树,秦文公二十七年的时候,派了四十个兵士去砍伐这棵大树。但是很奇怪,一砍树当地就出现狂风暴雨,这棵大树白天用斧子砍伤的地方,晚上就自然恢复了,怎么也把这棵树砍不断。
就这样过了几天,大梓树没有被砍倒,大家一筹莫展。有一个士兵的脚因为砍树受伤了,当天晚上他便睡在大梓树下。当他睡着之后,听见一个鬼和大梓树的树神聊天。一个说,天天被人砍,一定很辛苦吧。另一个说,这算什么辛苦呢。一个又说,秦文公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你怎么办?另一个说,他们又能把我怎么样呢?一个说,如果他们身穿赤衣、披散头发,边砍你边撒灰,你又该怎么办呢?树神哑口无言。
第二天,这个伤了脚的士兵把他睡着之后听到的对话向秦文公做了汇报,秦文公便下令让兵士们都穿上赤色的衣服,披散着头发,便砍树便往树的伤口上撒灰,果然,大梓树很快就被砍断了,树里面有一头大青牛跑了出来,一直跑进了丰水之中。
第三天,秦文公派人去追杀这头大青牛,但是勇猛的骑士刚开始并没有取得胜利,反而被大青牛攻击地摔下了马背,连发髻也摔得散了开来。这时,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大青牛看见披散着头发的勇士,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逃进了丰水之中,再也没有出来。
秦文公赞叹大青牛的勇猛和神灵,在军队里设立了旄头骑,从此秦人也以牛为勇猛有力的象征。
这个故事是一个志怪故事,当然不足为信,但是在《史记》中,也记载了这件事情。在《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一句话:“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司马迁用他的如椽巨笔,在记载秦文公的功绩时,用了这样短短一句话,也没有交代前因后果。
也有学者对于后世用志怪故事来解释这件事情持有不同的意见,有人提出,这里记载的也许是秦文公二十年派兵攻伐位于南山的大梓、丰、大特这样几个戎人部族,但是对于这个论断,却也并没有足够详实的史料和论据来支持。
秦人向东迁都,西犬丘依然是秦国重地
秦文公把秦国都城迁往关中,拉开了秦国都城一路东迁的序幕,之后,秦宁公把都城又从汧水和渭水汇合的地方迁移到了平阳,也属于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秦德公时期,又把都城迁到了雍,位置在现在的陕西省凤翔县。秦人的都城从西犬丘甘肃陇南礼县,一路向东,离中原腹地越来越近。
但是西犬丘,在秦国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是秦人的故都,有着秦人先祖的陵园,依然居住着秦国的王室贵族和很多秦人家族,秦国也定期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来祭拜天地和祖先。西犬丘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军事作用,秦国在这里屯有重兵,来防止西戎向南侵犯,对于巩固秦国的大后方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评论和转发。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