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为民族地区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近年来,五指山市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坚持以“六卷”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民族教育基础、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加快奔向高质量民族教育事业新征程,努力向五指山各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协调奋进书写基础教育“发展卷”
着力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聚焦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入手,新增村级公办幼儿园8所,市区公办幼儿园1所,供给学位700个。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75.4%,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90.5%,各项比例居全省前列,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以聚焦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为突破口,在“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5.74亿元,建成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应急演练基地、中小学教辅楼等教育设施,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7%,全市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发展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
蹄疾步稳书写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卷”
坚持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设立“校(园)长基金”,保障了教育经费,有效调动校(园)长及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出台了《五指山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县管校聘”改革,让“不能上讲台的教师”系统内换岗、系统外转岗方式调整分流不胜任教学岗位在编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把民族教育队伍激活,形成常态化。按照学校规模和教育教学要求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设施,配备率全部达标。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接入互联网率达100%,“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提速增智,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优质教育资源有序增加。引进山东崔其升教育投资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建成五指山杜郎口实验学校。引进海南农垦实验中学托管五指山思源实验学校,不断推动民族教育质量提升。校园环境不断优化美化。实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城乡和校际差距逐步缩小。近年来,新建、扩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足球场、食堂、周转房、教学点伙房、游泳池等设施,教育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投入5千万元配齐安保力量,完成防护能力提升4个100%目标,校园建设覆盖到每一所学校,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化改革书写教师队伍“师资卷”
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近年来,通过“聘用制教师”“特岗教师”“满岗引进优秀教育人才”的招聘方式为全市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先后招聘特岗教师53人及省级学前教师10人。制定出台了《五指山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违反师德师风的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每年教师节表彰一批最美乡村教师、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等先进典型。讲好教师故事,把优秀教师推荐参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宣传获评2019年马云“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激励教师队伍学先进、赶先进、积极向上,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幸福卷”
坚持控辍保学力度不减,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有强力,推动“双负责制”落地见实效,2021年以来精准资助各级各类学生约30447人次,资助金额2090.625万元。制定出台了《五指山市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中小学校开展“5+2”校内课后服务,开设基础托管服务班级324个,特色托管服务班级235个,涉及作业辅导、体育、美术、书法、音乐、舞蹈、计算机、围棋等12类课后服务课程。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为引领,推出特色民族艺术精品课程,打造五指山黎苗文化精神家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致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科学设置“黎族苗族文化‘七个一’课程”(“唱一首民谣”“跳一支民族舞”“吹一首民乐曲子”“织一手黎锦苗绣”“传承一门民族技艺”“讲一个民间故事”“剪一幅民族团结花纸”),助推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把校园文化活动搞活起来。落实“五项管理”“双减”工作措施,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逐条开通公安交警护学路,学生放学回家有安全,减轻家长负担,增加了各族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面推行国家教材、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卷”
中小学校统一使用国家、海南省推荐目录教材,重视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工作领域广泛,共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及公共服务行业成员单位30个,下设语言文字工作联络点60个。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完善,形成上下联动、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2019年以来,全市语言文字工作重点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累计举办各类培训23期。全市1.3万名中小学生、3600名幼儿均学会讲普通话,在校学生普通话普及率100%;教师普通话达标率80.7%,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创建有序进行,公办学校达标率100%。
自信阔步发展民族文化“校园卷”
建立健全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活动机制,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每3年至少举办1次市级学生综合性艺术展演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社团活动和结合“非遗进校园”活动,每位学生至少参加1项艺术活动、培养1项艺术爱好、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在试点学校推广黎族共同舞课间操,将非遗文化带入校园。通过邀请文化馆非遗文化传承人将黎族“竹竿舞”等特色非遗项目引入课堂,营造了浓厚民族美育文化氛围。组织编印《欢乐打柴舞》《五指山本土音乐试用教材》《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校本教材,不断推动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教育进课堂。
在新征程上,五指山市找准促进高质量民族教育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持续推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扎实促进民族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民族地区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新需求。(五指山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