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看点 美国名校取消学生Offer的事例时有发生,而孩子基本价值观不正确,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对此,美国知名认知行为专家、TEDx超高人气演讲嘉宾埃米·莫林表示:父母对孩子价值观的养成起关键作用;只有言行合一并创建共同的家庭使命宣言,才能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上个月,位于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的马凯特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撤销了一位体育特招生的入学资格。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原因是这位新生在社交媒体Snapchat上发表冒犯性言论,为弗洛伊德事件的当事警官开脱。

今年弗洛伊德事件以来,美国教育界已经发生多次因学生在社交媒体发表种族歧视言论,而被高校撤销入学offer的事件。

在价值观问题上“栽跟头”的学生,已经不是少数,名校对此更是不含糊。

去年18岁美国少年Kyle,就被哈佛大学撤销offer,因为发现其两年前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歧视言论和带有侮辱性的字眼。

尽管Kyle再三表达歉意和懊悔,最终,哈佛大学还是坚持“不接收任何有歧视言论的学生”。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被哈佛大学撤销offer的Kyle(左,右一)

尽管学校的决策曾一度引起争议,被指责不够包容,但是,外滩君认为,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价值观有着高要求的,绝不仅仅是名校。

即使哈佛大学“网开一面”,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终究需要直面的是社会这所大学和漫长人生的考验。

什么是价值观?它是一个人对生活中人、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其有着孰轻孰重的价值判断。

除了对“种族歧视”的态度,一个孩子的价值观,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

怎样看待作弊与不诚信的行为,

如何评价校园霸凌问题、社会不公,

甚至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等等。

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基本的价值观上,不能有着泾渭分明的判断,那么,他在未来人生的种种考验下,迟早要“翻车”。

可是,价值观虽然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它既无法通过考试来测量,也不像知识一教就会。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越来越多家长更关注的是成绩、分数,是如何让孩子如何脱颖而出,却很少花心思和时间去和孩子讨论价值观的问题。

对此,美国知名认知行为专家、心理治疗师埃米·莫林(Amy Morin)认为,在养育过程中对价值观的坚持,非常重要。价值观的缺位,是很多问题的根源。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埃米·莫林 Amy Morin

在新书《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里,莫林特别提出了“价值观的问题”。她结合家庭咨询和诊疗案例,剖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价值观错位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合适的价值观。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孩子的价值观会出现偏差?

作为心理治疗师的莫林,曾接到一对父母的求助:

他们的孩子凯尔,在高中阶段的一次重要考试中,被抓到作弊,并错失了提前上大学课程的机会。

凯尔的父母很不理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告诉孩子要诚实,为什么他还会做出作弊这样的行为?

在莫林接触到的咨询中,有这样困惑的家庭并非个例。

他们很奇怪,自己明明向孩子传达出了某种价值观,比如要诚实、不能撒谎,不能有欺负别人的行为,不能为了成绩而作弊… … 为什么孩子最后还会表现出与之相悖的言行?

哈佛大学2014年一项调查发现,家长和老师认为,自己最看重的事情是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普遍认为“善良比成绩更重要”。其中,有96%的家长表示:“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

但是,孩子们所得到的信息却不是这样。大约80%的青少年认为,父母和老师更看重成绩而不是善良,他们认为“自己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要比在班上和学校里,成为关心他人的人,更能让父母感到自豪。”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家长的价值观,和孩子的理解,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通过和凯尔这样的家庭更深入地沟通,莫林找到了问题所在。

原来,这样的家庭,尽管在意识上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却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上,表现出与价值观相左的行为。

就像凯尔的父母;

一边对孩子说着“尽力而为”,一边却觉得孩子所做的还不够好,需要请家教为孩子补习,报昂贵的提升课程,花很多时间和孩子讨论常春藤盟校;

一边和孩子强调诚实的重要性,却又乐于在亲戚朋友面前,吹嘘孩子的成绩… …

以上种种行为,早已经向凯尔传递出这样的暗示:“成绩比一切都重要”。也让他在潜意识里相信,成绩才是父母真正看重的;如果考砸了,会让父母非常失望。

也因此,为了取得好成绩,凯尔甚至不惜作弊。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在今天的焦虑育儿氛围下,家长很容易受困于当下的目标,而忽视了长远以来要给孩子传达什么样的人生启示,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当我们一边对孩子说着,“只要尽力就好”或“谁赢谁输都无所谓”,一边却因为比赛场上裁判做出了糟糕的判罚而心生愤懑,抱怨孩子没有足够的出场的计划,甚至对孩子在球场上的失误而失望… …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价值判断也会变得紊乱。他们很快会通过父母一次次的行为表现,“洞穿”父母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而非去相信父母口头上的“价值观”。

因此,莫林建议,父母要想清楚在自己的价值观排序里,究竟什么更重要,并根据价值观来指导生活中的优先事项安排。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想传达给孩子的,

是什么价值观?

价值观也有一些弹性空间,并非都是绝对的黑白对错。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滕珺教授,将价值观比做一个“金字塔”,认为它一共有三层。

第一层是人类共通的、最基本的价值观。例如,珍惜生命、善良、诚实、守信等,这是最需要被夯实的基本原则;

第二层是群体性价值观。

它是不同国家、不同群体所持有的集体性观念,不同群体之间秉持的对待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价值观不同,不可强求;

第三层则是个性化价值观。比如消费观、恋爱观、娱乐观等因人而异,它是每个人出于自身的判断。

我们在对待第一层价值观的培养上,必须表现坚决、毫不含糊;

而在个性化的价值观方面则因人而异,关键在于家庭的侧重点是什么,父母希望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观念和态度。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曾有一对10岁小女孩的父母来咨询莫林,他们对于女儿提出要退出足球队这一决定,感到十分纠结;

孩子的母亲认为,人生中需要适时放弃自己不擅长、不感兴趣的方向,敢于去做新的尝试,因此她同意孩子退出;

而父亲则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因为孩子需要懂得履行承诺和不半途而废。

其实,双方想法都有道理,无所谓对错,只是出自不同的价值观考量。

关键是,养育者自己要想清楚,最希望孩子树立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还是兴趣至上、大胆尝试?

莫林发现,很多父母都会陷在类似这样纠结的决策中,对周遭大众媒体上各种各样、甚至自相矛盾的养育建议,莫衷一是。

“实际上,我们所做的大多数决策,都不会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到底要怎么做,取决于你认为孩子需要学到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她提醒,对某一个家庭和孩子适用的做法,可能并不适合所有的家庭和孩子。

当父母真正明晰自己最看重的东西,在教育决策中一以贯之,就会免于很多纠结和摇摆不定,也才能真正将它传递给孩子。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外滩君联想到,曾经采访过一位作家母亲,她就在“价值观排序”上拎得很清。在她的养育价值观里,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健康。平日里她对孩子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孩子上小学期间,一次眼科体检,发现孩子存在轻微的近视。在今天高负荷的课业环境里,近视儿童的数量也在飞速上涨,青少年戴眼镜已经成了稀松平常。但是这位母亲却高度重视。

她上网搜索有口碑的视力矫正医生,特地请了一段时间长假,陪同孩子去外地治疗。

这位母亲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健康是高于一切的。哪怕课业被耽搁,也没有健康来得重要。

从此以后,孩子果然也特别爱护眼睛。哪怕课业再繁重,他都会安排好体育运动的时间,始终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回忆采访过的诸多学生和家庭,外滩君发现,那些成绩表现出色、思想成熟、价值观稳定的孩子,不仅和父母关系融洽,且无一例外地在家庭教育上,有着共同、明确的价值观。

谈起父母对自己最大的影响,也往往是价值观上的引导。比如:

“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追求成绩结果”

“无论怎么样,都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人必须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父母既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子女教育上表现出高度的言行一致。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创建你的家庭使命宣言

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决定,从如何花钱到如何支配时间,以及和孩子相处中的很多举动,都在传达你在某一方面的价值观。

能够一以贯之,坚持自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并不容易。

况且今天充满焦虑和竞争的养育氛围,让更多父母一边喊着“快乐教育”,一边却在“辛苦鸡血”;今天殷切地告诉孩子“健康最重要”,明天又转而将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在做出任何决策时,能始终不忘“初心”的家庭,毕竟少数。

因此,莫林建议,我们不妨创建属于自己的家庭使命宣言。就像各种各样的组织,都会有自己的使命宣言。家庭,这个世界上联系最紧密的的组织,也应该有自己的使命宣言。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是碰巧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在她看来,家庭使命宣言,正是一家人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目标和使命而努力的体现。

家庭使命宣言,凝结了家庭成员最看重的东西,最希望孩子身上拥有的品质。用这个“价值清单”时刻提醒自己,可以帮助我们在大大小小的养育决策面前,做出真正合乎价值观的选择。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不同家庭的使命宣言,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有的家庭是,“通过创造爱和学习的氛围,帮助彼此变得更好”;

有的家庭则是,“ 力求诚实、善良和关心他人,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

也有的家庭是,“任何时候都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工作,笑口常开”… …

莫林甚至看过很多家庭,会将自己的家庭使命宣言,以某种富有仪式感的形式,可能是字画、留言板、墙壁涂鸦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受到外界的各种压力、干扰下,如果父母在某一时刻忘记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要勇于和孩子承认,自己迷失了方向,并指出问题在哪里。

比如,“我很抱歉今天对你输了这场比赛流露出失望。我总是对你说,输赢没有关系,享受其中更重要,但是我今晚却忘记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如果父母不去解决自己言行之间的矛盾之处,孩子就会感到疑惑,进而质疑父母的一切“说教”。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同样,价值观也需要我们不断去温故,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做出适时调整。

生活中,当孩子的言行表现与家庭所倡导的价值观相悖时,正是和孩子聊一聊价值观的好时机。

比如,如果你听起孩子说,他朋友家的房子更大,或者领居家的车更高级,不用觉得尴尬,装作没听见,那就借机和孩子聊聊,你对金钱的看法。

凯迪克银奖的获奖绘本《市场街最后一站》,就是这样一个价值观引导的对话故事。

主人公小杰和奶奶搭乘巴士,到市场街的最后一站。

一路上,他不断抱怨:为什么他不能像朋友那样有自己家的车,而要在雨天里等巴士?为什么他不能跟别人一样有一个随身听?为什么他每次都要来到这个城市最脏乱的地方?

这都是孩子们常直言不讳的问题。针对小杰的每个抱怨,奶奶都会给他一个富有启发的回答,让他发现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和快乐。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市场街最后一站》

不管怎样,价值观的培养,除了点滴熏陶,它还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一以贯之。

19世纪美国废奴运动领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曾说,“培养坚强的孩子易,补救颓丧的成人难。”同样,价值观也应该在孩童时代就培养,而非等到长大以后再来补救。

因此,当我们在紧盯着孩子的成绩、分数、名次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孩子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在孩子内心深处,最看重的究竟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705 字。

转载请注明: 入学offer被拒,在价值观上“翻车”的学生,背后问题出在哪里?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