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不可一世的孙皓,如今成了亡国之君,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大江东去,白浪滔滔,不舍昼夜。建平太守吾彦有书信上达孙皓,随信送来了从江中捞取的竹木碎片,书中说:“从江中漂来的竹木碎片看,晋一定在修造战船,准备攻吴。我方应在建平增加兵力,堵塞要冲,方能保住领土安全。”
吾彦的估计是正确的。司马炎于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吴甘露元年)称帝后,就积极准备伐吴,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他把很有军事才能的尚书右仆射羊祜,调到前线去主持荆州军事。羊祜对他的部下王浚的才干非常欣赏,推荐王浚当上了益州刺史,并在长江上大造船只,训练水军。王浚修造的战船,长120米,每条船可容纳2000人,船上建城,架起楼橹,四面有门,可以骑马往来。船头上,画有各种异鸟怪兽,表示震慑与祭奠江神。这样,造船的竹屑、木片,便顺流而下,被细心的吾彦发现,报知孙皓。
如果孙皓能听取吾彦的建议,加强兵力,沿江设防,训练水军,晋军是插翅也难飞越的。可惜的是,此时的孙皓,正在日夜赶建昭明宫,大修园林,造假山,修建亭台楼阁,开挖沟渠,引水入宫,灌注游池。同时广选美女,充填后宫,官吏家十五六岁的姑娘都要经他过目,没被他相中者,才许可嫁人。后宫美女,多达5000、他稍不满意,便可将宫女杀死,扔入壕沟,顺水漂走。这样一个昏暴淫虐的君主,哪里有心去防御外敌?哪有兴趣顾及前方打仗的事?他对吾彦的奏章,根本没在意,没有认真地去研究一番,便轻率地放置一边,不加理睬。吾彦见自己的奏章石沉大海,心里着急,又无可奈何,知道孙皓是不能给他增兵了,他便想出一个主意来,用铁锁横断江面,拦截战船,作为江防战备。
孙皓的昏暴,大大损伤了吴军将士们的锐气,许多将领不愿再为孙皓卖命,纷纷逃往逐渐兴旺起来、蒸蒸日上的晋国去,如夏口守将孙秀的降晋,对吴威胁很大。西陵是东吴西部秋天,四陵守将步阐京口守将孙带一样。凤凰元年(公元272年)的门户,战略地位很重要,这个门户一被打开,便为晋军的进攻打通了前进的道路,吴国振东大将军陆抗,对晋军早有防备,晋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后,他立即派兵包围西陵,一方面派兵阻截晋的援军,一方面命人筑围城,攻打步阐。步阐在外无救兵,内元粮草的情况下,被陆抗击败而被处死。吴国在内部将领叛逃,外部敌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孙皓仍是日夜纵乐,不去加强战备,训练军队。他却问卜求神,与巫婆、术士接近,术士尚广告诉他,岁次庚子,青盖当入洛阳。孙皓听了,心中十分高兴,飘飘然以为自己将真的可以称霸中原,夺取天下了,而不正视自己的实力,更不正确地分析当前的形势。
这时,吴、晋双方都发生了变化。凤凰三年(公元274年)吴国很有军事才能的将领陆抗病死。他在死前,曾语重心长地劝孙皓加强长江防务,防止晋军顺流而下前来进攻吴国。可惜的是,孙皓就是不听他的建议。天纪二年(公元278年,晋成宁四年),晋将羊祜病危,推荐足智多谋的杜预代替自己。第二年冬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调兵遣将,兵分六路,直扑东吴杀来。这六路兵马分别为: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伯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成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浚与广武将军唐彬率兵沿江东下。六路大军共20余万人,太尉贾充为大都督,杨济为副,总统各军,浩浩荡荡,杀奔东昊而来。龙骧将军王浚一军,大船东下,直逼丹阳,擒守将盛纪。王浚军乘胜而下,江面有铁索拦住,江心埋有铁锥,挡住去路。王浚于是命将士建造大型木伐数十艘,上面绑上章人,用会水的士卒在水中推行,遇上铁锥,统统被他们从水中拔出。再用灌满渍麻油的大型火炬,将铁索烧断,兵船东下就可畅通无阻了。这样,王浚一军很快攻下了吴国的要塞西陵,攻克荆门、夷道二城,再下东乡,东吴大震。
安东将军王浑,破寻阳,俘获和收降吴将周兴、陈代,朱明等人镇南大将军杜预,袭据巴山,攻破江陵,沅湘以下各郡,望风而归降;平南将军胡奋,攻克江安以后,又同王浚、王戎合攻夏口、武昌,得胜后,顺流东下,大军齐进。这时,各路晋军长驱直入的警报,早已一封封飞进吴宫,昏暴的孙皓才不得不着急起来,他忙派丞相张悌、都督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8万士卒渡江抵抗晋军。大军来到牛渚,沈莹对张悌说:“上流诸军,素无戒备,名将皆死,现任者皆为年少的将军,恐不能抵住晋军的进攻。晋的水军顺流而下,必定来此,不如以逸待劳,等他们前来,与之一战,若能获胜,江西自清。今如渡江,同晋军决战,不幸而败,则大事去矣!”张悌感慨地说:“吴国必定灭亡,这是早已为人所共知的事情了,并非今日才这样说。今日渡江,尚可一战,如若失败,同为国家而死,无所遗恨。如坐等敌至,恐士众尽散,除君臣迎降以外,还能有什么良策可言?偌大一个东吴,竟无一人为国死难,岂不可耻吗?我已决心为国效死!”率张悌不听沈莹的劝说,率军渡江,来到板桥,与晋扬州刺史周浚的部队结阵相对。两军刚一交锋,打不多久时间,吴兵就被击溃,纷纷败逃。诸葛靓见大势已去,便率百多人逃命,他劝张悌说:“存亡自有大数,非你一人能改变得了的,为什么自取灭亡呢?”张悌声泪俱下地说:“今天是我的死日,我身居丞相之职,常恐死不得其所,今天以身殉国,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意已决!”
诸葛靓见他坚决不走,就亲自去拉他走,几次都拉不动他。这时,诸葛靓见晋军已近,便匆匆洒泪而去。当诸葛靓走出百步以外再回头一看时,张悌已为晋军所杀。沈莹、孙震笔7800人,也被晋军杀戮而死。晋军自板桥得胜后,王浚自武昌率舟东下,进攻建业。前方的败报一再传入吴宫,纸醉金迷处于淫乐中的孙皓大为震惊,不知所措,无计可施。此时,他不能不想起前方将领早就提醒他要加强的长江防务,可惜他一误再误,如今悔之已迟,追悔还有什么用处呢?现在需要的是,当机立断,该拿出切实可行的退敌之策来。但这个昏暴成型的孙皓,此时则是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自武昌逃归的陶浚将军对孙皓说:“晋军所乘蜀船皆小,如能用2万兵驾着大船,去攻打晋军,则敌军可败破矣。”孙皓正在计穷的时候,听了陶凌的建议,好像马云滚滚的天空,又露出一线光亮的缝隙,便爽快地同意了他的意见,授他节钺,命他招军退敌。
陶浚四处招兵,因晋军逼近国门的消息早就传到建业,都中之人大半逃走,七拼八凑,总算是招来一些人,草草训练几日,便要去与晋军交锋。谁知,新招募来的这些游手好闲的人,白白地消耗了许多军粮之后,于出发作战之前的夜里,哄逃散。陶浚眼睁睁地看着这个令人气愦的现实,也是无可奈何的,只好去报告孙皓。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即将面临灭顶之灾的孙皓,头脑更加昏庸,能有什么绝妙的退敌之策呢?王浑大军逼近建业。王浚大军逼近建业。琅琊王司马伷大军逼近建业。晋国大军压境,东吴京师日夜惊恐不安,人心惶惶。司徒何植带着印节出降王浑去了。建威将军孙宴也送印绶投降了王浑。吴宫一片混乱。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劝孙皓向晋军投降。事已至此,在这万分不得已的情况下,孙皓不得不派使者分别向王浚、王浑、司马伷递交请降书,请求纳降,并向司马伷处送交玺绶。唐诗人刘禹锡在描写这场战争的情景时写道: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片降幡出石头。
王浚接了孙皓的投降书,乃率军乘风大进,进入石头城。昔日不可一世的孙皓,如今一旦成了亡国之君,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他肉祖面缚,衔璧牵羊,军士们抬着棺材和亲属数人,来到王浚大营前,流涕请降。王浚来到孙皓面前,亲解其缚,命人将棺材烧毁,把孙皓及众人请入大营之中,以礼相待。之后,王浚大军开入吴都建业城中,收图籍,封府库,严禁士兵掠抢,一切财物不得窃归私囊,城中秩序井然。晋国灭了东昊,共克服4州43郡,52.3万户,消灭吴军2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