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彬代表:给予拔尖创新人才苗子弹性升学政策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培养的制高点,离不开高校与高中学校的密切配合、协同培养。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处主任李鸿彬关注对拔尖创新人才苗子创新意识、学科兴趣和潜能特长的培养问题。李鸿彬建议,应给予拔尖创新人才苗子富有弹性的升学政策,为他们设置个性化的、跨学段贯通式的有效培育路径。

“我通过多年教学发现,小学高年级、初中或高中起始年级,有极少部分学生,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中的某一门或几门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拥有超常的学习悟性,他们将来很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李鸿彬表示,这类拔尖人才苗子往往在课堂上“吃不饱”,非常想要跳到高一年级或高一学段去学习。

但由于受到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升学政策的限制,这类拔尖人才苗子不能跳级、不能提前毕业,只能与同龄伙伴接受一样的授课内容,参加统一的升学考试。李鸿彬认为,这会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许多宝贵时间被消磨,对学科的兴趣与热情会减退,从而也使学校错失了培养拔尖人才的良好时机。

李鸿彬建议,对教育部2013年颁发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地方相关政策作适当修改,在“学籍变动管理”一章增设相应条款,增加关于超常学生跳级的相关内容,包括超常学生的认定方式和标准,跳级的操作程序和流动机制,“插班制”或“走班制”教学形式安排等,为拔尖人才苗子提供更适合的学习环境和“饱和教育”。

“对于拔尖人才苗子,当他们提前完成某学段的学习任务后,可以给予提前毕业、升学的弹性政策,减少或减免升学考试环节,设置个性化、跨学段贯通式的有效培育路径。”李鸿彬说,在拔尖人才苗子较为集中的地域,在保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前提下,还可以给予招录拔尖人才苗子的支持性政策,以便进行更有效的集中培育。他还建议,在培育条件较完善的一所学校或几所学校,设置行政班或组,配备相应的导师进行跟踪指导,开设适合拔尖人才苗子发展的学术性高、融合性强、实践性优的课程体系,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进行较为长远、系统、乃至跨校间的联合培养,最终为国家培养一流科学家和战略科技人才。(宁人宣)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880 字。

转载请注明: 李鸿彬代表:给予拔尖创新人才苗子弹性升学政策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