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以颛顼、帝喾为五帝?深研《史记》后,学者给出了答案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颛顼,帝喾,是上古时代五帝之第二,第三。《史记》记载,颛顼高阳氏是黄帝之孙,帝喾高辛氏是黄帝曾孙,二人是叔侄关系。为什么司马迁写《史记》会把他们作为五帝呢?通读《史记》,真知堂发现了答案:原来,夏商周三代和东周时期所有诸侯大国都是他们的后裔。而舜帝,则极有可能并不是颛顼高阳氏之后!
颛顼高阳氏和帝喾高辛氏的来历颛顼高阳氏,据说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儿子,从小由少昊金天氏抚养长大。这个少昊金天氏,有人说就是黄帝之长子玄嚣。由于黄帝在位时间长达百年,等黄帝登仙,玄嚣也老了,于是让自己的侄子颛顼高阳氏继承帝位。
这里就有很大的问题了:且不说嫡长子继承制最早应该是西周初年才由武王和周公确定下来的,只说颛顼,他是昌意的儿子,为什么却要跟随伯父长大,而不是在自己家成长呢?再者,玄嚣真的就是少昊氏吗?为什么西周文献《逸周书》里却说少昊乃炎帝一脉呢?“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逸周书 尝麦解》这是一个很大的谜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真知堂,回头有文章解密,暂时略过。帝喾高辛氏,据说是黄帝之子玄嚣的孙子,帝颛顼的侄子。他开始被颛顼封为辛候。颛顼在位78年后,帝位传到了帝喾的手上。帝喾在位一共63年而崩。
帝喾死后,最初并不是帝尧陶唐氏继承帝位,而是帝挚。帝挚在位9年,不知道什么原因退位,帝尧接下来成为五帝之四。这里又有很大的问题:如果颛顼是黄帝的孙子,黄帝在位百年而登仙,那么颛顼继位的时候,怎么着也年纪不小了。假设黄帝40岁生了昌意,昌意在40岁生了颛顼,黄帝战胜炎帝称帝时为20岁,则黄帝登仙时,昌意已经80岁了,颛顼也40岁了。则颛顼再在位78年(据《竹书纪年》),则颛顼去世时也118岁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帝喾和帝尧、帝舜身上。帝喾在位63年,帝尧在位100年。包括帝舜,他是在帝尧七十年才被帝尧从民间选中作为干部培养的,帝尧死后,他还在位50年而死。加上为帝尧守丧的3年,帝舜一共执政时间也长达83年。怎么着帝舜死的时候也过百岁了。那么,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的问题,为什么司马迁看不到呢?难道他真的相信“天子万年,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吗?仔细阅读《史记》,真知堂发现了事情的原委。
先秦时期关于颛顼、帝喾的记载讲真,为什么五帝被后人视为传说而非信史呢?主要是因为缺乏原始文献。我国最早的上古文献总集名为《尚书》,一开篇就是《尧典》。帝尧出场时,就已经年纪很大了。我们看到的是帝尧在位七十年,想要退休。他咨询四岳,问谁可以继承他的位置。请注意,他并没有说“我的儿子谁最优秀,可以继承我的位子?”,而是说,“你们四位,谁能继承我的位子?”“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尚书 尧典》这就是后世认为,“帝尧时代,王位属于禅让制而非继承制”的原因所在。这事和本文关系不大,咱们暂且略过。帝尧是谁的儿子,《尚书》里没有记载。但大舜和大禹的出身,《尚书》里则有明文。大舜是瞽叟的儿子,大禹是鲧的儿子。至于瞽叟和鲧是谁?《尚书》里也没有明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最晚到孔子在世的春秋时代,尧舜禹汤就是上古圣王,此说已经深入人心。周之前是商,商之前是夏,夏之前是虞,虞之前是唐。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后氏-夏后启-商王汤-周武王发,这就是当时人对上古历史的认知。
最早关于颛顼的记载,主要有:“帝即位,居濮。”【今本竹书纪年】“卫,颛顼之虚也,故曰帝丘。”【左传.昭公十七年】“昌意生高阳,是为帝颛顼。母浊山氏之子,名昌仆。”【世本】“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山海经.海内经】”更多的记载就没有了。关于帝喾的先秦记载则更少:“昔者帝喾年十五而佐帝颛顼,三十而治天下。”【鬻子.数始】“帝喾师伯招。”【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国语.鲁语上】不过,《山海经》里有一个帝俊,一般认为就是帝喾。“帝俊生中容,帝俊生晏龙,帝俊生帝鸿,帝俊生黑齿。。。”【山海经.大荒东经】
《山海经》首次出现是在西汉时期,由于过于荒诞不经,司马迁在写作《史记》的时候没有参考这本书。有人认为《山海经》是大禹治水时期的著作。不过从言辞和行文手法来看,其语义浅显易懂,和《尚书 虞书 》,《尚书 商书》完全不类,反而跟战国时期文章极为接近。故此书最早应该属于战国时文人的作品,晚则可能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所编。其部分内容和《淮南子》雷同。从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其实先秦时期,关于颛顼和帝喾的认知极少。黄帝也只是一个传说。这件事,在《孔子家语 五帝德》中记载得比较清楚:“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曰‘黄帝三百年川’。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孔子家语 五帝德》宰我就是大白天睡觉的那个宰予。他问孔子:“我听荣伊说黄帝三百年,黄帝到底是不是人?为何能活三百年呢?”孔子说,这我也搞不清楚,我只知道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的事迹。宰我说,您就勉为其难为我讲讲吧。孔子如是说:“黄帝者。。。民赖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孔子还讲说:“帝尧是高辛氏之子,曰陶唐。帝舜是乔牛之孙,瞽瞍之子也,曰有虞。禹是高阳之孙,鲧之子也,曰夏后。”
后来司马迁写《五帝本纪》,就是依靠这个《五帝德》的版本。而古本《竹书纪年》里,并没有五帝具体在位多少年的记载。只提到黄帝死后七年,他的大臣左彻立颛顼为帝。“黄帝死七年,其臣左彻乃立颛顼。(《路史·后纪六》引古本《竹书纪年》。)”还提到黄帝到禹,一共有二十世。“黄帝至禹,为世二十。(《路史·发挥三》引古本《竹书纪年》。)”好了,至此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孔子在世的春秋时代,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仅仅知道黄帝,高阳氏,高辛氏这么几个人名。黄帝的事迹稍微清楚一点。这样,孔子时代的五帝轮廓就大致清楚了:尧和禹分别是高辛氏和高阳氏的后人。黄帝在位300年,黄帝死后是帝颛顼。黄帝到大禹二十世。而舜帝是不是高阳氏的后人呢?不好说。东周时期没人讲,孟子也只说舜帝是瞽叟之后。“舜南面而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孟子万章上》那么,为什么司马迁要把颛顼和帝喾视为五帝写进《史记》呢?答案即将揭晓。
大舜
夏商周和东周列国先祖,都来自颛顼、帝喾上文我们清楚了孔子时代对五帝的认知,而今人对五帝的认知则来自《史记》。本来模糊不清楚的黄帝到帝喾时代,司马迁写清楚了。当然,这个清楚是要打个引号的。为什么司马迁要把不清不楚的五帝写明白呢?我们看一下《史记》就明白了。帝尧,帝喾之子。帝舜,帝尧的女婿(司马迁以之为颛顼之后,实际上很可能并不是。)夏朝,先祖夏禹乃颛顼高阳氏之后。商朝,先祖商契乃帝喾之次妃简狄所生,舜帝时为司徒,被封于商。周朝,先祖周弃乃帝喾之元妃姜原所生,舜帝时为后稷。秦朝,先祖柏翳(大费)乃颛顼高阳氏之苗裔孙女脩所生。战国七雄之赵国,与秦同宗。再来看看其他一些重要诸侯国的情况。春秋五霸之吴国,先祖吴太伯是周太王之子,周文王之伯父,周武王之伯祖父。越国,先祖是大禹之苗裔,夏帝少康之庶子。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燕国是召公奭的封国,召公和周武王同姓。陈国是妫满的封国,陈胡公是虞舜的后裔。杞国是东楼公的封国,东楼公是夏后禹之苗裔。卫国是卫康叔的封国,卫康叔是周武王之弟。宋国是微子启的封国,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晋国是唐叔虞的封国,唐叔虞是周成王之弟。楚国是颛顼高阳氏之后。其先祖鬻熊乃季连之苗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吴回乃帝喾时之火正。颛顼之后裔。郑国是郑恒公之封国,他是周厉王少子。魏国是毕公高之后,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时封在毕。韩国与周同姓。只有齐国,他的开国之君为姜太公,乃四岳之后,也就是炎帝后人。
结语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司马迁要把颛顼和帝喾排位在帝尧之前,列为五帝呢?就是因为在他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贵族,除了齐国和舜帝以外,都出自颛顼高阳氏和帝喾高辛氏一脉。虞舜,则是帝尧的女婿,帝喾的孙女婿,也可以和帝喾扯上关系。至于他是不是颛顼的后裔,就不好说了。但按照秦之先-柏翳,是颛顼之苗裔孙女脩后代来看,秦的先人是颛顼的孙女一脉。则虞舜是帝喾的孙女一脉,也算是煌煌贵胄了。司马迁写作《五帝本纪》,想当然的给舜帝编造了这么一个出自帝颛顼的世系,并无先秦史料的记载,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51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