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余思函 实习生 梁婧
10月30日,由封面新闻联合成都教科院、四川畔谷教育集团共同发起的第四期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正式开讲。本期讲座邀请了全国“华语杯”艺术教育先锋人物卢璐老师,为读者朋友们分享《以语言表达谈少年儿童的语文焦虑》相关知识。
讲座上,卢璐老师从语文与语言的关系、何为“语文思维”两个方面展开分享,深入地分析了少年儿童学习语文时存在的问题,分享了家长培养孩子语文学习能力时的方法。
语文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语文就是语言。既包含有声的口头语言,也包含无声的书面语言。而口语是一切语感的学习基础,只有建立良好的口语表达基础,才能上升到严谨、缜密的书面语言的理解与学习中,可谓“先有语,后有文。”
卢璐老师提到,很多低学龄段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所谓的语言能力,在启蒙阶段,就开始直接进行书面语言的认知培养,让孩子听绘本、读名著、列书单,甚至养成40分钟的阅读习惯,却忽略了孩子阅读之后的感受与思考。“只有书面语言的输入,而没有口头表达的输出。即使养成了阅读习惯,也没有养成语文思维。”
何为“语文思维”
卢璐老师总结了三个方法核心内容来帮助家长们认识“语文思维”,分别是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通识教育。
阅读能力是有效输入的能力,而表达能力是有效输出的能力。不仅指口语表达,也包括书面成文的能力。
对于家长的困惑,卢璐老师还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提供了表达方面的阶段性同标参考,帮助家长清晰看到孩子在表达能力上的不足之处。
通识教育通俗来讲就是培养掌握全面领域知识的人。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是完成通识教育的过程。
“一定要提倡语文学习材料的多样化,读不同题材的书籍,帮助孩子去拓展。因为孩子格局观的成长,取决于它所看到世界的大小。”卢璐老师说。
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语文思维,卢璐老师给家长们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需要关注孩子口头复盘的能力,其次关注其复述概括的能力,最后是鼓励孩子多开脑洞,大胆设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