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贺的诗作《南园十三首》中有这样一句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是什么地方,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修建的专门为一些功臣画像,供人瞻仰的楼阁。但是,因为一个人,就是侯君集,李世民因为他却再也不愿踏进凌烟阁半步。
李世民在当秦王的时候,侯君集就一直跟随着他,所以他称得上是秦府的旧臣。他的前半生,可以说是过的很滋润。他曾在对战土谷浑和高昌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在这两次战争的胜利,导致了他日后骄傲自大的性格。这里我们主要看一下他出征高昌国的这次战事。
当时高昌国的国王麴文泰在太宗建立唐朝后来过中原地区,但他回去后就后悔了。原来在此之前隋炀帝时期,他也来过中原地区,当时隋朝比较富饶,但现在因为唐朝刚建立不久,所以他觉得和隋朝比起来,差别有些大,于是心里不舒服,就开始轻视唐朝。
当时麴文泰在轻视唐朝的同时,却和西北的突厥联系上了。而且当时高昌国据守着丝绸之路,但他经常会扣留一些丝绸之路上来往的商人,这也让附近其他几个依靠丝绸之路过活的小国甚是烦恼。更有甚者,唐太宗李世民知道此事后派去的使者也被他刁难了一顿。
李世民终于咽不下这口气了,于是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兵攻打高昌。当时刚开始时,麴文泰还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说唐朝离高昌两千多里地,而且前往高昌,又有大漠戈壁,他们不会那么快就到达高昌的。
麴文泰想错了,他面临的对手是侯君集,侯君集在战场上有一个风格就是有毅力。就在麴文泰以为可以继续高枕无忧的时候,侯君集率领人马风驰电掣的逼近了高昌国。他们一出戈壁,就在附近的森林中砍伐树木,又是打造抛石车,又是制造巢车等等,准备和麴文泰正面对战,结果有些可笑的是麴文泰听到唐军来了,活生生被吓死了。
麴文泰死亡以后,他的儿子麴智盛接替了王位。当时麴智盛还想要在抵抗一下,结果侯君集率领的军队将之前制造的抛石车和巢车通通拉到了战场上。麴智盛带领的高昌军和侯君集的唐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很快麴智盛就被唐军击败了。
无奈之下,麴智盛给侯君集写了封信,向唐军求和。信中说,得罪唐朝的是我的父亲,他已经去世了,我刚继位没几天,还希望你能可怜可怜我。侯君集于是回复他,你想要求和可以啊,但你要自己亲自来我军中投降才行。
麴智盛这小子虽然在信中说投降了,却没有一点实际行动,原来他还在打自己的如意算盘。当时他父亲就是在突厥的怂恿下对抗唐朝的,而且现在突厥的军队就在离高昌不远的地方。他现在把希望全部压在了突厥身上,希望他们能来解救他。
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突厥在听说唐军已经打到高昌后,竟然自己一溜烟跑了。根本不顾他的盟友高昌国。这下麴智盛没话可说了,乖乖出城投降了唐军。在这场战斗中,侯君集再次立下了功劳。
因为这两场战役,侯君集渐渐变得自高自大,忘乎所以了。当时因为侯君集的一些做法惹得太宗很不高兴,比如抹掉班超的纪功碑来记录自己的功绩,在攻破高昌国的时候带头破坏军纪等事情,他和太宗就心生嫌隙,最后加入了太子李承乾的麾下。
后来太子李承乾东窗事发后,作为李承乾阴谋集团一员的侯君集,他谋反的事已经坐实了。当时太宗在朝堂上谈起侯君集还说此人是有功劳的,但现在闹出这事,他想再给侯君集一次机会,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
此话一出,大臣们纷纷表示侯君集罪不可赦,此时,就连曾经替他说过好话的岑文本也无话可说了。魏徵在世时还曾举荐过侯君集,但此时他已经撒手西去。没有一个人替他求情,这就是侯君集最后的悲哀所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侯君集平日里和其他官员的关系也不好,即便是之前和他一起出征土谷浑时的李靖,他也曾经诬陷过他。当时太宗让侯君集跟着李靖学习兵法,但是侯君集却跑到太宗那里去告李靖的状,他说李靖教他兵法时,只教他一半。紧要关头他就不教了,他这分明是想要谋反。这让李靖听到之后,气不打一处来,这明摆着是诬陷他。除此之外,比如李道宗,张亮等人,也向太宗反应过侯君集的事,他的形象,可以说在大家的世界中,完全崩塌了。所以最后时刻,他糟糕的人际关系导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替她说话了。
最后,在太宗和侯君集道别时,太宗说了一句话,因为你,我再也不上凌烟阁了。可见太宗已经被侯君集深深地伤害了。侯君集被处斩之后,太宗念及君臣旧情,赦免了侯君集的夫人和儿子。这也算是太宗对侯君集最后的安慰了。
侯君集的死,是因为他太过居功自傲。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很有能力,但是他的野心太大,最终把自己引上了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