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孩子不是父母拔“错”,就能让他变“好”

哈喽,终于等到您,还好我没放弃!您终于来了!这里有您最想知道的!这里有您最想不到的!这里有您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总之,您来对地方了~那么下面就让我带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学校”给人的印象大多都是那种青春、阳光、积极向上的,在学校之中到处都会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以及欢笑。但是你有见到过这样的学校吗?学校的大门是一扇黑色且充满着压抑气息的大铁门,在这扇大铁门上又开了一个小门,但人们想要进出学校,只能从这扇铁门通过。除校门外,在这所学校之内到处都充满着大大小小的铁门,而老师门的制服则是充满着沉重之气的黑色西服。

通过以上的描述,在你的内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然而这还远远没完,学校之中还有一个小黑屋,没错这个没有一丝光线的小黑屋就是用来惩罚学生的禁闭室。这所学校之中的校长,脾气又极为暴躁,使用暴力的手段来惩罚学生也是家常便饭,试问这样的一所学校你会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进来吗?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孩子不是父母拔“错”,就能让他变“好”

其实这所名为“池塘底教养院”的学校出现在2004年上映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在这所学校中的孩子全部都是一些问题孩子,而这所学校就犹如它的名字一般,像是一个池塘的底部,充满着无尽的淤泥。

然而这样一所充满着暴力,几乎无药可救的学校,自从落魄的音乐家马修来到这之后就开始出现了转机,马修和校长不同的事,他总是能够从这些问题孩子中发现到有美好的存在,即便是被这些孩子们捉弄,他也能够去包容他们,为了孩子们不会受到责罚,他甚至还会去袒护犯错的孩子。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在孩子身上能够看到很多的刺(缺点),于是便会像影片中的校长一样,使用我们认为对的方式去将孩子的刺拔掉之后孩子就会变得完美无瑕,但在孩子身上那些所谓的错误就真的是错误吗?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孩子不是父母拔“错”,就能让他变“好”

从《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中,校长的角色就好像是如今孩子们的家长,不容置疑的是每一位家长都在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变得越来越好,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不足,然后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便会想方设法的去将孩子的这些所谓的不足改正过来,在这其中往往不乏会有各种不恰当的方式,家长们普遍都会产生出诸如“你只要按我说的改掉,就会变好”的想法。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总是习惯于使用“优点、缺点”将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质进行划分,例如“贪玩”就是缺点,而“听话”就是优点,然而这两种特质如果分别放在不同的情境、场合之中呢?比如当那些比较贪玩的孩子处于在一个需要更多创意的地方时,他们是否能够展现出更多的可能?

而那些所谓的听话的孩子,他们在很多时候是否会表现出没有主见?所以说,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质,我们不能以“优点”或“缺点”轻易将其划分,因为这些都是孩子所独有的特点,父母要能够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去让孩子展现出更多的可能。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孩子不是父母拔“错”,就能让他变“好”

所谓的“标签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被某一词语名称贴上了标签后,那么他就会开始进行自我印象管理,最终使自身的行为与被贴上的标签内容保持一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科尔曾说: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后,那么他就会成为被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

而对于孩子身上那被家长所嫌弃的特质,身为家长的你一般都是怎样去评价的呢?比如对于孩子所展现出的“做事慢”家长会给孩子贴上“磨蹭”的标签,由于“标签效应”的影响,孩子做事便会越来越慢。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孩子不是父母拔“错”,就能让他变“好”

出于种种原因,父母在面对自己孩子的不足时,总是会出现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于是便会将这一不足进行无限放大,甚至会牵扯到孩子未来的整个人生。

为了将这个很可能影响到孩子以后人生的“毒瘤”铲除,会不计后果的使用各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吼骂、责罚,就如同影片中的校长一样,导致孩子在心理上会产生出深深的恐惧。

长此以往之下,孩子们要么可能会形成胆小自卑、不自信的心理,长大后也很可能会形成讨好型人格;要么会极度叛逆,越来越远离父母。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孩子不是父母拔“错”,就能让他变“好”

就像我们在前文中所讲到的,即便是“贪玩”的属性,也能够让其在适合的地方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来。其实不只是孩子,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存在有彼此之间不同的特质,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也可以将我们自身的一些特质,去融入到教育孩子之中。

例如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会表现出内向、不喜欢甚至不敢去说话,但孩子的家长却是一个能说会道、偏于外向而且会有些急躁的人,针对孩子内向不喜欢说话这一特点,外向且又能言善语的家长是否可以在生活中去一点一滴的转变孩子的呢?家长是否可以将自己的性子慢下来,用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孩子,给他们自信,让他们从此变得敢于张口说话呢?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孩子不是父母拔“错”,就能让他变“好”

综合以上,其实很多父母都在以“爱”的名义去让孩子如何如何,会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几乎无死角的控制,父母会以自己的经验去对某些事物进行判断,然后告诉孩子这件事好或不好,但却从来都不会去顾忌孩子的感受。

与之相反的是,影片中马修老师则是在以爱的名义,去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最终这些问题孩子得以被救赎。所以,父母对于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去尊重他们,给他们真正的爱、认可以及鼓励。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004 字。

转载请注明: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孩子不是父母拔“错”,就能让他变“好”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