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沥青马路,为何日本的平整如新,中国的却要年年修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辛弃疾《一剪梅 中秋元月》

道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词,道路是人类生活、创造、交流等众多基本生活程序的基本保障,在这个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腾飞的时代依然如此。每一个拥有巨大发展价值的国家、城市、哪怕是小镇都会有一个相对发达和便利道路。道路畅通和便利是经济发展和技术普及的根本,来自小城市的人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如果你想发现一个感觉特别豪华和绚丽的地方,你就必须先得发现一条通往他的道路。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路发展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是在城市发展之前进行的,每一个有发展机遇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如今的路也不能单单的是陆路,也有可能是水路和空路。

同样都是沥青马路,为何日本的平整如新,中国的却要年年修补?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地区来说陆路是最直接,也是最为现实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台。道路质量也是衡量道路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尺。我们国家历史上对道路的记载和有迹可循的资料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新时期时代晚期。那时候的相关记载就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使用各种已驯化的动物,如马、牛等动物参与物资的运输,并开始了有关于桥梁,道路的记载。有关于黄帝的传说中有文:“命竖亥通道路”,因此道路这个词就这样出现了,沿用至今。

时间再往后推移,黄帝见到蓬草随风吹转,从中得到了灵感,发明出了车轮,再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出了车。车辆的出现就在彻底改变了道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所以华夏历史上将黄帝称为“轩辕氏”。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国家古代的道路发展史是远远早于周边国家的,因为古代时期的中原,其文化、科技、产业等各个层面都辐射影响着周边地区,其中就包括东亚的部分国家。

同样都是沥青马路,为何日本的平整如新,中国的却要年年修补?

唐朝时期,东瀛岛国遣唐使来到唐朝,借鉴我们国家的国家治理方式,其中道路中有关于“驿站”的使用,以及书信传递,物资运输,先进的运输设备等都所有涉猎。自此东瀛,也就是如今的日本就沿用了些手段,投入到国家建设与运行中。时间来到现代,我们国家的道路建设在与日本相比,反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了,这是为什么呢?同样都是沥青马路,同样都是供民众使用,为何日本的平整如新,中国的却要年年修补?难道是因为日本的道路建设中有什么特殊的先进模式或者材料吗?当然不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借鉴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方式,其中就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细想一下那个时候的中国封建统治者还在享受着自己是“东方天朝”美梦。也就是说由于西方一些国家由于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进步比我们国家早,而日本在很早的时期就开始模仿和借鉴这些运行模式。道路建设也是如此。19世纪末期,因为外交需要,清末重臣李鸿章曾经有过机会到达美国纽约,那时候的高楼大厦以及车水马龙就已经让这位年事已高的大臣看得目瞪口呆了,回顾一下那时候的北京城的道路构造以及路线规划我们就深深的明白二者的差距不是吗?

同样都是沥青马路,为何日本的平整如新,中国的却要年年修补?

早在二战开始之前日本本土的相关城市规划就已经开始了,二战期间日本本土作战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二战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日本侵略者是如何对待中国的土地的。新中国在成立之初整个国家到处都是满目疮痍,我们是一个从废墟中站起来的民族,我们的道路规划道路建设的起步时期本来就被日本晚太多。之所以日本的道路建设如此的注重品质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度过了早期的经济急需快速增长的时期了,而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才是重中之重。道路的规划以及投资建设是根据基本国情而决定的。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结束了它的经济高速增长,如今的日本社会是在享受着早期经济增长和扩大带来的福利。因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人口技术、南北经济差异、各地方发展方式不同等原因,导致了道路建设的特殊时效性要求。故而质量需求与时效性需求之中,我们选择了后者。所以我们道路建设周期短,使用寿命也短。

同样都是沥青马路,为何日本的平整如新,中国的却要年年修补?

试想一下一个问题。日本大阪,在上世纪60年代,以海产和工业为主要的社会经济项目,那时候的道路建设是不是就像如今我们国家的一些二三线城市,依靠的是工业制造业为主要经济项目。这时候的道路建设要求的经济性和时效性,如果说要修一条质量要求过硬的道路,那么就需要长久时间的道路考察,材料规划、施工建设、工后使用、质量检测。那么这个时候工业、制造业、渔业的道路运输就得被迫停止或者说受阻,这样带来的经济损失就是不可估量的。反观现在的大阪,是一个旅游城市、以IT业务、互联网等轻型产业为主,这个时候还会在意道路建设时间过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吗?

我们国家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已经超越了日本,但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国情特殊、人口基数庞大,导致我们的人均GDP仍没有日本的高,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我们国家仍然还在经济增长的道路上前进。所以实体企业的作用仍然存在,进口出口、道路运输、资源迁移、等等依然是符合我们国家现如今的经济运行模式,并且长期如此。所以说我们的道路之所以使用寿命比日本的差,破损了也比较高是因为当下的国情、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同样都是沥青马路,为何日本的平整如新,中国的却要年年修补?

同样都是沥青马路,为何有着基建狂魔称号的我国工程师们却搞不出“质量活”?为何日本的平整如新,中国的却要年年修补?难道真的是技术和态度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如今中国的技术设施建设,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建设里程数上都是世界领先的。

同样的我们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中国的很多重点城市依然有着质量极佳的道路建设。这些道路的质量也绝对不输,包括日本在内的众多发达国家的道路质量。而这些道路所处的位置以及用途就和前文提到的一样,因为不属于工业、运输行业、进出口行业等道路使用频繁地区。所以这些地区的道路质量也绝对是有保障的。

同样都是沥青马路,为何日本的平整如新,中国的却要年年修补?

如今的中国早就已经慢慢开始进行经济转型,我们国家建国仅仅70余载,很多其他国家几百年发展出来的东西我们国家在尽力的追赶,有些方面我们已经做到了超越,但有些东西因为特殊的要求和使用特性我们不得不做出调整和改变。我们国家有着很多地方性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和地理条件上,更多方面也是如此。而日本的经济结构没有我们国家丰富与多变,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被轻易击败,导致衰退的原因。经济结构复杂和多变是机遇也是考验。

机遇越大考验也就越大。相信在经过一个长时间和持续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比我们想象中更壮丽的祖国。

参考资料:《一剪梅 中秋元月》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60 字。

转载请注明: 同样都是沥青马路,为何日本的平整如新,中国的却要年年修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