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所言,“所诛大臣多吕后力”,西汉初年被杀功臣之中,大多直接或间接出自吕后之手,韩信同样如此。按照《史记》所载,韩信被杀乃是因为“谋反”,然而这个理由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在西汉初年被杀的异姓诸侯王中,因谋反被杀的实在太多了,而除了燕王臧荼、韩王信坐实谋反之罪外,韩信“谋反”乃家人告发,彭越“谋反”则是被部下告发,英布“谋反”还是家人告发,岂不有些太过巧合?如果说彭越、英布谋反尚有迹象,韩信谋反却是毫无迹象。那么,韩信被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01.韩信到底是谁所杀?刘邦、吕后谁的嫌疑最大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因而在大多数人心中,都将韩信被杀归咎于刘邦,然而从史料记载来看,这种可能性极小。
首先,对于刘邦来说,此时韩信已经没有了威胁。韩信能力的确很强,且在军中声望极高,然而垓下之战后,刘邦便“驰入齐王壁,夺其军”(《史记·高祖本纪》),韩信的兵权已经被剥夺。之后,刘邦又将韩信封为“楚王”,将其迁离了根基之地齐地,而仅仅一年后便又将其废为淮阴侯,迁居长安。
其次,韩信虽然在军中声望极高,但却始终没能培养出自己的势力。虽然在楚汉争霸时期,韩信曾在外独自掌兵,但刘邦却通过“掺沙子”的方式,其麾下武将却大多是刘邦嫡系,再加上其孤傲的性格,始终未能培养起自己的亲信班底。即无兵权,又远离根基,再加上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韩信对皇权的威胁已经降到了极低,这也是刘邦当初只是选择降封,而未将其诛杀的原因。
再次,韩信被杀之时,刘邦并不在长安。汉高祖十年(前197年)九月,代国国相陈豨谋反,劫掠赵、代梁地,刘邦于是亲自率兵前往平叛,直到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十二月东垣之战击败叛军主力后,刘邦这才返回。韩信被杀之时,刘邦正在赵代地区率兵平叛,诛杀韩信的可能性自然极低。
最后,刘邦返回长安,听说韩信被杀后的表现。《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载,“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太史公这个“且喜且怜”用的可谓惟妙惟肖,“喜”的自然是除去了心中一大隐患,“怜”的则是韩信以被杀的方式。从这种表现来看,刘邦对于韩信被杀之事,显然是不知情的。
02.吕雉为何要杀韩信?或与易储之事有关
韩信于汉十一年(前196年)被杀,这个被杀的时间点实在太过蹊跷,恰好处于刘邦与吕后博弈的关键时期,而双方博弈的关键,便是易储事件的爆发。吕后之所以杀死韩信,恐怕正是与西汉初年的这场政治风波有关。
吕雉与刘邦的婚姻,本就是一场政治婚姻,吕氏的实力其实同样不可小觑。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于沛县起兵,而吕雉的兄长吕泽随即便在山东单父县发动起义,并在随后的秦末战乱和楚汉争霸中,辅佐刘邦征战四方。
西汉初年的朝堂上,吕氏集团乃是一股不弱的势力,仅是明确被标识为吕泽手下的,便有阳都侯丁复、曲成侯蛊逢(《汉书》作虫达)、都昌侯朱轸、阳夏侯陈豨、东武侯郭蒙、信武侯靳歙、阳陵侯傅宽、阿陵顷侯郭亭、博成侯冯无择、成陶侯周信等,其中丁复、蛊逢等更是位列十八功侯。
正因如此,为了稳固刘氏江山,当吕泽于汉八年(前199年)战死之后,刘邦开始着力清除朝中吕氏集团的势力,汉高祖十年(前197年)陈豨的反叛,其实就相当的蹊跷,毕竟陈豨已是吕氏集团中少数掌握有兵权的将领,而刘邦更是在临终之前派陈平和周勃处死樊哙,只因樊哙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吕嬃。
只是令刘邦没想到的是,由于“宗法制”的影响,再加上吕后以朝中吕氏集团为根基,迅速拉拢朝臣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结果易储之举竟然遭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其中“商山四皓”一定程度上便是代表了民意,最终迫使刘邦放弃了易储。
03.韩信处境极为尴尬,不能为己所用便只能杀掉
韩信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然而他在政治方面的觉悟,却实在是低的可怜。如果在楚汉争霸过程中,韩信一直表现的忠心耿耿,亦或是西汉立国之后,或如张良一般急流勇退,或如萧何一般自污保命,或许处境便不会那么尴尬了。
楚汉争霸中,韩信的三次选择,可谓糟糕透顶:一是“成皋之战”中,刘邦在正面战场被项羽击败,而韩信与张耳驻扎于修武却未出兵救援;二是在平定齐地之后,韩信请封“假齐王”,刘邦最终在张良劝说下封其为王;三是“垓下之战”前,韩信拒不奉令南下,迫使刘邦承诺裂土封王这才引兵来援。正是由于这三次事件,使得刘邦对韩信始终存有戒心,并两次夺去了其兵权。
此外,从转投刘邦时不拜将便逃离,到楚汉争霸时期只考虑全局战略而不考虑帝王命令,再到西汉建立之后不愿与樊哙之流为伍,以及说刘邦只能将兵十万而自己多多益善等事件来看,可见韩信在为人处事方面,性格缺陷极为严重,其孤傲的性格,不仅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圈子,而且没能处理好功臣与臣子的关系,使得刘邦和吕后始终对其忌惮不已。
与此同时,西汉初年的外部环境同样极为糟糕,先是燕王臧荼和颍川侯利几于西汉立国当年谋反被杀,紧接着韩王信又于汉六年(前201年)叛投匈奴,并与匈奴合兵南下侵犯,汉八年(前199年)刘邦路过赵国封地又遭遇赵相贯高谋刺,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也与朝廷离心离德。这些事件的爆发,都使得朝廷与异姓诸侯王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