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开始后,德军一路势不可挡,而苏军则在被动的防御中节节败退。
在明斯克的战役中,苏军西方面军遭到了德军的合围,共有数十万苏军遭到俘虏。他们的装备补给,也成了德军的战利品。
一个强大的方面军,竟然只抵挡了德军一个星期,这让斯大林根本无法接受。为了肃清军容,斯大林以“惊慌失措,指挥无方,抛弃部队,通敌叛国”的罪名,处死了包括大将巴甫洛夫在内的四名指挥官。
巴甫洛夫等人当然没有通敌叛国。斯大林此举,或多或少也有几分推卸责任的因素。但巴甫洛夫等人毕竟战败了,无话可说,却也只能无奈地背起这口黑锅。
那么,同样是战败并导致军队大规模被俘虏,为什么科涅夫元帅却可以毫发无伤,甚至后来还得以晋升呢?
在1941年的莫斯科会战前期,当时还是大将军衔的科涅夫,也曾遭遇了惨败。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科涅夫率领的西方面军,面对德军的大纵深合围战术,显得无可奈何,最终导致几十万苏军被俘。
这场战役之后,暴怒的斯大林专门派出了最高统帅调查组前来兴师问罪。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痛斥科涅夫。但科涅夫却据理力争,他认为自己早就向斯大林报告过西方面军主力可能被包围这一情况,但最高统帅部却并没有下达任何指令。并且苏军防御的战争形态,实际上根本就存在严重的问题。
为了这件事,科涅夫同伏罗希洛夫大吵了一架。最后伏罗希洛夫气得要将科涅夫送上军事法庭,要让他为这一次的失败负责。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本来在列宁格勒进行防御的朱可夫,来到了西方面军中。朱可夫当着两人的面与斯大林进行了通话。在他看来,尽管科涅夫确实是打了败仗,但他最后能及时反应过来,调动部队成功实施反突击,也展现出了不俗的指挥能力。并且在莫斯科危机的局面之中,枪毙科涅夫,并不能改变如今的形势。
最后,朱可夫告诉斯大林,他同科涅夫同在白俄罗斯军区呆过一段时间,他认为科涅夫是一位有才能的将才,并请求斯大林将科涅夫任命为他的副手,协助他工作。
由于朱可夫在列宁格勒的神奇表现,斯大林还仰仗着朱可夫来防守莫斯科,因此在稍作考虑之后,斯大林最终答应了朱可夫的请求。而科涅夫也因此保得了性命。
实际上,除了朱可夫求情的原因之外。科涅夫的能力,其实也是受到斯大林认可的。
在苏德战争刚刚爆发的一段时期,苏军各大部队都不适应德军闪电战的攻势,基本上都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但政治委员出身的科涅夫,却带着部队在斯摩棱斯克地区,与德军进行了顽强的作战,他也因此被称为“永不退后的将军”。从那个时候开始,科涅夫就开始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
而在科涅夫失败的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斯大林也确实收到过科涅夫的预警报告,但他自己却没能做出任何反应。
比起巴甫洛夫完全不清楚德军情况,还跑到一个集团军阵地上瞎指挥的行为,相比之下,科涅夫实在是优秀的多。
有了朱可夫求情,斯大林也就顺水推舟。他知道,这样一来,他还可以同时收获朱可夫和科涅夫的感激,这笔买卖当然是十分划算的。
科涅夫也没有让斯大林失望。在成为朱可夫副手后不久,科涅夫就被斯大林调到了加里宁担任方面军司令。在莫斯科战役后期,加里宁方面军表现出色,成功击溃了德军的攻势。
然而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斯大林又以科涅夫没有能牵制住德军为理由,将他调为了草原军区,也就是预备军的司令。
到1942年,朱可夫和瓦杜丁等人都因为战功晋升为元帅,但科涅夫却因为缺少机会,仍是大将军衔。
不过,科涅夫却并没有气馁。到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时,科涅夫成功攻破哈尔科夫,他终于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到了反攻阶段,科涅夫率领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一路杀得德军丢盔弃甲。等瓦杜丁意外牺牲后,科涅夫又接手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他的手中,乌克兰第一、二方面军成为了德军最恐惧的部队。
科涅夫在1944年顺利晋升元帅,而他也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一起,被并称为苏联陆军的“野战三驾马车”。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苏联伟大卫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