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时候刑罚种类极多,除了人们熟知的凌迟等酷刑之外,排名第二的便是发配边疆,这也是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听到的台词,那么为什么发配边疆的威慑力会这样的大呢?有些时候,对于某些犯人来说,死刑只不过是砍一刀的事情,发配可能更有威慑力。
这还是要从古人们的乡土观念来谈,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是极为讲究家乡这个概念的,即便是在外面出尽了风头,也还要加上一句衣锦还乡,向曾经养大的土地表明自己的荣耀。在这种浓厚的乡土意识下,发配二字对于那些重家族的人来说,就代表着身死外地,无法归葬于自己的家族墓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刑罚可以和杀人诛心画等号,毕竟对于这些人来说,发配边疆所带来的生活压力还是不大的,最为严重的还是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不过有趣的是,在古代一些成为边疆的地方,现在早已经不是当年的荒凉之地了,在如今的人看来,流刑的处罚地方更是现在梦寐以求的居所。
这些发配地中首推北京,我们都很清楚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凭借着其首都的地位成为人们最热衷的城市,但是在古代人看来,北京却只不过是一个人们不愿前往的流放之地而已。
在古代典籍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流共工于幽州,这里的幽州便是代表现在的北京一地,大致在河北和北京交界的地方。而我们也曾经听说过幽云十三州,在五代十国的时候被儿皇帝孝敬了辽国,从此中国对北的门户大开。在当时看来,幽州只不过是荒凉的贫瘠土地,只不过有着一些战略价值,否则也不会这么随便的割给辽国。
第二个地方便是当今的广东广西一带,两广一带一直被视作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想当年秦军特地派遣的数十万大军才攻占了岭南一地,而岭南的恶劣环境成为它被中央政府忽视的重要原因。纵观整个历史,唐朝和宋朝两朝经常把自己的囚犯流放岭南。最为著名的应当是苏轼,被从当时的富裕的开封一路贬到当时的蛮荒之地岭南。而其他的流放者可没有苏轼这么豁达,在大多数人听到自己将要去岭南时,都不禁哭出声来。
除了国内之外,如今的越南等地更是当时流放的好去处,在古代时候,越南地区依然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在当权者看来,两广之地尚可考虑,但是这种满是蛮夷的地区不要也罢,满是烟瘴的越南更是被历代帝王视为流放的最好地方。与之对应的还有我国东北部的韩国地区,在明朝刚刚建国时,朱元璋对于自己的敌手的后代们安置问题颇为头疼,在身边人的建议下,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流放到高丽,通过这种流放方式来避免他和陈友谅遗留下来的军队相互接触,最大程度的防止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