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大结局也没填上的坑,谁才是毒害太子妃的幕后真凶?
《鹤唳华亭》已经大结局,但是该剧有一个坑却一直都没填,谁才是毒害死太子妃的幕后真凶?
太子妃其人
太子妃是反派人物张陆正的大女儿,这部剧的优点就在于,你可能无法想象作为一个反派人物,会生养出那么优秀的儿女。张陆正的三个儿女都有一颗好心肠,与张陆正为官方面的缺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大女儿张念之,她的出场为《鹤唳华亭》整部剧都提高了不少分值。很多观众观表示,本来是冲着罗晋和几位老戏骨来的,可看过之后却被这位温良贤淑的太子妃给圈粉了。
剧版太子妃很讨观众喜爱,主要原因是她和蔼可亲,一点太子妃的架子都没有,特别是对待女主陆文昔非常友好,两人的关系就如同是一对亲姐妹。谁都没料到,这位颜值和做人都在线的人物,却被人给毒害死了。而害死她的幕后真凶,直到本剧大结局也都没有交代清楚。
谁才是毒害太子妃的幕后真凶?
直接凶手
害死太子妃的直接凶手是一名宫女,显然这个凶手是受人指使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之前没有出现过的人物,和太子妃没有任何瓜葛,一出场就把太子妃给害死了,这样的情节岂非很突兀?
既然太子妃之死是受人指使,那么背后指使那个宫女的会是谁呢?
可疑对象
1、赵贵妃和齐王
因为太子妃一死,最受益的人是太子妃以及她的儿子齐王。原因很简单,太子是一国储君,是皇位继承人。在没成为皇帝前,尽量将他从太子的位子上拉下来,对于竞争最大的齐王来说无疑是他首先要做的事。要对付太子,必须要打垮他的背后势力,比如张陆正。
张陆正虽然是刑部尚书,但随着李柏舟之死,中书令的位子是空缺出来的。这时候,身为太子岳丈的张陆正,无疑是那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一旦张陆正成为中书令,那么太子的势力将进一步扩大,这对于他的对手齐王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为了避免太子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威胁到自己,破坏掉太子与张陆正的关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于是太子妃就这样被人不明不白给毒杀了。
2、萧睿鉴
有人说皇帝是不屑干这种事的人,他是最不可能成为杀太子妃的人。皇帝之所以敢这么做,原因也正是因为没人会将怀疑的目标放到他身上。
而且,他是有动机的,他的动机和赵贵妃一样,不想让太子的权势过大,进而影响自己的权力。
太子妃的死很蹊跷,在偌大皇宫里,大家都在的场合下,敢于对太子妃动手,而不怕事儿大的,貌似就只有皇帝一个人了。
有赵贵妃垫背,皇帝完全可以放手去做,甚至让太子怀疑赵贵妃,皇帝甚至冒充一回好人,表达对赵贵妃的惩戒。但是,这件事之后,太子妃不但没有被废,而且还一步登天成为了皇后。
皇帝这么做,再次证明了他对太子势力的忌惮,也证明了这件事极有可能是他做的,而赵贵妃是自己的替罪羊,最终他力保赵贵妃,借机提升了她的地位。这一举多得的事儿,只有太子的这位渣爹能做出来。
至于五大王,应该不在电视剧讨论范围之内,因为该剧中的五大王根本就没有被黑化,因此他不具备作案动机。
最大嫌疑
个人认为,萧定棠的嫌疑最大。
赵贵妃和皇帝都有动机,但是也很容易被当成是怀疑对象,所以起码赵贵妃也是最有可能被排除掉的幕后黑手。就算她为了儿子这么做,也不会自己亲自上阵。
皇帝也有嫌疑,但是他这么做害死太子妃,也害死了她肚子里的孩子,要知道那可是萧家子孙,对于这位萧家代表人物的萧睿鉴来说,如果他选择对太子动手,多半也会在太子妃怀孕前或者生育后动手更佳。
齐王的动机和赵贵妃以及皇帝是一样的,说幕后黑手是齐王,是因为电视剧中演出了他动手的证据。
证据
这里提一个人,蔻珠。
太子妃之所以去赴宴,与赵贵妃坐一起吃点心,就是受到了蔻珠的撺掇,她为何要这么做呢?肯定是受到了主子的指使,她的主子就是齐王和赵贵妃。
书写至此,再次一起来认识一下蔻珠,她是一位在太子身边隐藏了十五年的暗线,她是刘贵妃和齐王的人。蔻珠之死,最大原因就是她犯下了不可饶恕之罪。这个罪不是她的卧底身份,而是因为她曾参与过谋害太子妃。
结论:害死太子妃的幕后真凶,就是齐王和赵贵妃。主使人是齐王,他做这件事前,可能没有周知到母亲赵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