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文山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每当天下大势开始倾颓的时候,历史总是选出足够承受天地气脉的人出现,力挽狂澜。汉高祖刘邦起义以后,得到了众多贤才的辅佐,所以刘邦就是那天选之子,刘邦手下的韩信各个方面都是远胜于刘邦,那么为何他不反叛刘邦自己称王呢?
其实并不是韩信对皇位没有想法,而是刘邦为人极具防范之心,自始至终都未曾给韩信这个机会。刘邦总是会防范外出带兵的韩信,使其处处受到制约。在没有兵权、没有人脉、没有威势的情况下,韩信想要造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况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韩信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也并不一定具备统治天下和网罗人才为己所用的能力。
也就是说自始至终,韩信从来没有过独立建国的机会和条件。回顾那段历史,我们总是能在君臣二人的一些细节之中发现一些端倪。而最后韩信也落得个不好的结局:被吕后设局在公众乱刃砍死。
1、韩信两次被夺兵权,韩信在刘邦手下做事的时候,一直都是负责军政事务。他的第一次独自领兵是在汉二年刘邦让韩信等人攻魏、赵、代等地开始的。然而仅仅过了一年,也就是汉三年的六月,刘邦因韩信等人按兵不动未曾驰援而战败,导致刘邦大怒,因此而被夺了兵权,这是第一次。之后,在重整旗鼓后,韩信奉刘邦之命向东进发,攻占齐地。但齐地一直久攻不下,一直到汉四年齐地才被全部平定,次年1月,著名的垓下之战爆发,霸王项羽力战身死。而就在刘邦正面击败项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再次“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2、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古时候的打仗拥有兵马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拥有一块属于的自己的地方,这样可以通过各种赋役保证自己行军打战必备的兵源和粮源。反观韩信?一直到刘邦马上就要实现对天下的实质统一时,韩信被封为齐王之后,才真正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然而等到韩信彻底平定齐国的时候,垓下之战爆发。已经到了刘邦快要登基称帝的时候了。等刘邦真正称帝了,他迅速将韩信改封楚王,被封到其他地方,韩信也就失去了造反的必备条件,想要再次举事还是重新再开始准备。而就在韩信当楚王仅仅1年的时间,韩信就被捕了。所以韩信根本就没有任何巩固自己地盘的机会。
3、没有自己的人才队伍。韩信虽然为刘邦带兵多年,但是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值得信任的亲信。韩信的每次带兵的数量、将领的选取都是由刘邦严格控制的,从刘邦两次都能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他的兵权就可以看出。韩信也仅仅是刘邦任用的一个打仗的时候才会用到的统帅而已,等到不需要战争的时候,兵马就会被收回。韩信想要拥兵自立根本无从谈起。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因素阻碍,韩信都没有造反争夺天下的条件。而事实上即使韩信能够做到拥兵自立,也无法轻易战胜刘邦。
其实韩信和项羽具有某些相似的因素,他们都具有相当的军事才能,但是也仅限于军事领域,对于政治和帝王之术与刘邦相比则稍逊一筹。而刘邦则是典型的政治家,因此刘邦手下不仅有像张良、萧何这样在历史上都排得上名的谋士,更是集聚了一批像樊哙、夏侯婴这样的有勇力的当世猛将。
如果韩信真的选择造反,那么他最后的结局会不会跟项羽一样就很难说。谁也无法保证他不会成为第二个项羽,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韩信还是从心里害怕会和项羽一样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最后还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原因,一是韩信无法保证天下顺从,仅凭韩信难以获得手下将领的信任就能看出,作为优秀军事家的韩信不一定会让整个天下都臣服于自己,谁能保证在他当上皇帝以后不会再有第二、第三个韩信?二是其他军阀的势力,如果在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独立,无疑容易同时收到二人的进攻,腹背受敌之下很容易就败退。如果实在刘邦建立天下以后造反,更是会受到各个将领以及百姓的不服,毕竟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和平没人愿意去打破。
所以即使最后韩信打败了刘邦,也未必能够顺利的登上皇位。这天下从古至今始终不是某一个特别杰出的人才说的算的。韩信于情于理都不会也不应当有半点敢造反的想法。不过也幸亏他没有这种想法,汉朝时期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强盛时期。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