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宋常铁 曾任三江学院党委宣传部长、新华网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助理 现金融业人士

林毅夫先生领衔的吉林报告团队近日在媒体密集发文,指责对报告的评论是“不切实际的赶超思维害死人。”说的巧,恰恰是吉林报告不仅赶超了东北的现实社会基础,更没看到更真切更重大的实际——历史轨迹。

英国谚语说:“不懂得历史的人,永远是孩子。”你永远无法知道,历史有多么复杂和出乎意料,因此,严格意义上说,我们一生都是孩子。

经济学打不通历史学就是空中楼阁。要通达历史学,就绝不仅仅是经济史、思想史。违背了历史,任何经济理论都将毫无建树甚至走上歧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林岗认为,任何总结出来的规律都不应该是超历史的,才能够正确地总结出经济规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教学和科研中普遍削弱历史,必然导致目前经济理论和历史的割裂。以日渐荒废的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课程替代史学、考古学和历史哲学的教育,必然让经济学更多碰壁。

10多年前,我在长春街头等车,和身边一个老者聊几句东北的历史,忽然,他目视远方,眼神迷茫,说了一句:“东北没有历史”。不知道东北的过去,就不能知道问题的由来,就不知道东北本来有哪些产业,产业是如何兴起的,就不知道东北人曾经多么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就不知道如今的衰落有多么严重,就不知道东北本来很好,可以更好,就拽不住人口进一步逃离的加速度。甚至会把这样一个地方撂荒,乃至重演清朝封禁,最后因为人烟稀少,难御外敌,甚至被指称是“无主土地”的悲剧。就不能堵住说东北人素质低、让东北只做农业、只要蓝天白云的人们的嘴。

看着无数媒体、专家和网友引用我计算和披露的东北近现代经济史数据,却同时看着林团队不重视历史,真感觉到,传播10亿人次也不够,因为没人耐心看。

我在《林毅夫教授,你给东北的方子不对症,那只缺——自由!》已经披露了一些重要东北经济辉煌的数据,篇幅所限,不再重复,求真知的可以自行手机百度标题。在这里补充几段,但求一斑窥豹之效。不是抄袭,也抄不到,都是我精心整理、运算得来,可供引用。

以下史料告诉我们,东北这样的天赐福地,不要悲观,只要敢给政策,科学规划,本可以更强力地造福中国。

还是先从张作霖时代说起。至于伪满洲国时期建立了宏大的经济基础,也是有赖于张作霖时代全国领先的基础。中国没做过亡国奴的地区只有大西北大西南,这一点一定要清醒。

东北的富强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依靠,是新中国建立、发展、改革开放的基础。既然是靠东北人干出来的,用资源禀赋换来的,没什么不能谈。

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30年代佳木斯的城市建设

第一方面,经济。

东北的崛起从赵尔巽、徐世昌治理时期就开始了,怎么就只被说成是伪满时期的基础?“旧中国一穷二白”吗?

1908年,辽宁营口码头万船云集,很多人评论东北问题都说,东南沿海有沿海优势。天啊!是不是这70年发生大陆漂移,东北40年代以前沿海现在不沿海了?20年代,东北粮食商品生产规模之大,粮食加工业之发达,粮食运销业之畅旺,粮食出口贸易之繁盛,粮食商品率之高,举世瞩目,也是东北最早拥有期货交易所、证券交易所这些现代经济创新的原因。

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民国初年的营口港

那时东北是自由的。1908年,东北大豆在英国试销成功,德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也先后取消对东北大豆进口的限制。从此,东北粮食生产迅速国际化,东北的大豆三品输出很快由向关内市场输出转向国外市场输出。1908年东北大豆输往日本占35.9%,输往欧洲占5.4%,输往中国关内占58.7%;1910年,迅速转为输往日本占13.8%,输往欧洲占76.4%,输往南洋占0.8%,输往中国关内仅占23%。

1928年5月,哈尔滨车站已经可以出售直达欧洲各城市的客票,成为东北高度国际化的代表。哈尔滨的金融动态左右远东的金融形势。1928年,以出超实际利益比较,哈尔滨滨江海关稳坐全国六大海关的头把交椅。

(1922年11月,东省特别区成立,12月8日,北京政府公布《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办事条例大纲》,1923年3月1日于哈尔滨正式成立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1924年5月,中央政府批准东省特别区独立于吉林、黑龙江两省区域之外,成为与省并行的特别行政区。东北沦陷后曾改称“北满特别区”。1936年1月被撤销)

尽管很多革命党人都积极和日本眉来眼去出卖满洲,但是,张作霖迅速掌握了东北的自主权,在日俄势力的缝隙迅速壮大了东北。20年代末,东北就初步形成了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和以纺织、粮食加工、食品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

很多人以为东北的重工业领先亚洲和中国只是因为伪满时期的投资,其实,东北在张作霖时期就拥有了大量先进制造业。

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东北军装备了中国的第一支装甲部队。东三省兵工厂是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职工最多时达36000人。

1927年8月,东北海军成为中国最强大的海军。七七事变前中华民国海军总吨位是3.8万吨,而东北极盛时海军拥有3.22万吨,甚至中国最早的拥有可载水上飞机2架的“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1923年1月,东北航警学校建校,中国海军新的派系“东北系”正式出现.,海军东北系人才之盛,以至于至今在台湾海军中举足轻重。

东北空军到1929年已拥有300架飞机,而直到1934年,中国关内连同教练机等只有6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305架。

1931年5月31日,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汽车——民生牌75型6缸水冷载货汽车就在辽宁迫击炮厂问世,除少数部件委托国外厂家依照本厂图样代制外,全车666种零件中有464种是自制,国产化率高达70%,是不折不扣的国产汽车。9月12日,民生牌汽车开进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上海展览会,被放在展厅中央。

东北飞机生产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到1929年已经可以自行生产机身、尾翼、部分航空仪表等航空产品三四十种。张学良坚持自行建造飞机,先后建造了具有特点的双翼型辽F1式战斗机、可载4枚航弹的辽FHl式较远航程轰炸机,以及有2名飞行员的中型轰炸机“辽H1式”。(张氏帅府博物馆编著《走进大帅府走近张学良》,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02)

1929年,抚顺炭矿西制油厂就开始用油页岩生产石油,年产量曾达25.76万吨。在抚顺石炭液化厂,利用煤生产石油产品,计划年产轻质油2万吨。四平油化厂原计划用煤制油,年产航空汽油1万吨。

水丰水电站历史原图

丰满水电站、镜泊湖水电站自不必谈,丹东鸭绿江上的水丰水电站形成的水丰水库,面积274平方公里,大坝为世界少见的水泥结构高坝。水丰水电站1937年开工兴建,1941年开始发电,1943年全部竣工,1943年就发电15.35亿万度。总装机容量为63万千瓦,这是当时亚洲最早的大型水力发电站(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当时代表世界先进技术的的大型水力发电站,亚洲都集中在东北。

1940年,抚顺的煤炭年产量为1950万吨,而整个中国直到1949年,煤炭的产量仅3000多万吨;发电能力为28万千瓦,能源工业规模在东亚城市中居第二位。(《抚顺工业》,《盛京时报》1940年10月1日,转自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长春曾是亚洲近代唯一一个比东京还先进的城市,1934年,长春建成亚洲最大的无线电台——新京无线电台,长春是中国第一个规划地铁的城市,1938年开始,在长春规划120公里的环城地铁和有轨电车道路,还有环城高速公路。

1945年东北铁路里程达到11479公里,而全国1949年铁路通车总里程21989公里。

从1934年3月1日起,在大连——新京间特别快车“亚细亚”号开始运行,最高时速130公里。“亚细亚”号列车的牵引机车采用流线型“太平洋”型机车,取暖、冷气设备一应俱全,其运行时间的准确和乘坐舒适,赢得了国内外旅客的普遍赞誉。1940年,时速130公里的高速列车由大连机车厂研制成功。当时日本国有铁路的超特快列车,在东京——神户间运行的平均时速为70公里,即使标准轨距的柏林——汉堡间铁路的快车,时速也不足130公里。

57年后,1997年4月1日0时中国第一次火车大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最高时速终于达到140公里。但是最早拥有中国最发达铁路文明的东北,现在动车组极少。在周边地区,交通几十年来没有多少进展。

苏联红军从1945年9月到1946年5月,共计劫走东北铁路机车的75%和货车的93%,而东北集中了中国当时的大部分铁路物资和几乎全部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运输车辆。(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11)

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丹东大东港,30年代就有大规模规划,建成比肩上海、天津一样的千万吨级国际良港,而20世纪30年代,上海港号称远东航运中心,年货物吞吐量最高不过1400万吨。可是直到2003年丹东大东港才有再次大规模规划建设,2006年拥有生产性泊位16个,而同期上海仅海港港区就已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140个。

1943年东北公路总里程就达到近6万公里,而民国公路总里程的最高峰值——1946年12月时才13万公里,经过关内连绵内战,新中国成立前夕,包括东北在内,全国通车里程只余7.5万公里。

1941年,东北航空线总里程(含军用)1.86万公里(刘岩,关于民国时期辽宁地区民用航空的发展,《兰台世界》 , 2015 .3),当年或近年的中国航空线总里程目前没有数据,但是可以参考的是,1936年,中华民国民用航空里程13569公里,(金家凤,中国交通之发展及其趋向,《民国丛书》第四编37,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12,第一版)1950年,中国民用航空线总里程才1.14 万公里。

普通百姓要的就是安定、自由的生活,据统计,来满洲务工的关内中国人1935年45万人,1936年43万人,1937年40万人,1938年47万人,1939年90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到1949年底, 全国共先后设立12个直辖市,东北4个:沈阳、鞍山、抚顺、本溪,到1952年,旅大市(大连)升为直辖市。1953年,长春市、哈尔滨市升为直辖市。自此全国直辖市增加到了14个。其中,东北竟有7个。

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截止2016年,仅大庆油田一个企业向国家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差价2.6万亿元,确保了中国无偿、低价使用原油。大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27年,累计生产原油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创造了世界油田史上的奇迹。

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辽宁阜新煤矿,截止2003年,建国以来累计产煤量用载重60吨的大卡车装起来排成队,可以绕地球4圈半,据说这里挖出的煤可以修成从地球到月亮的长城。阜新的“大哥”抚顺,建国50多年为国家产煤5亿吨。

从1949年到现在,仅伊春林业局就为国家生产2.3亿立方米木材,完全可以架设一座从地球通往火星的木桥。

第二方面,最需要说的是教育和文化,因为东北教育、文化史比东北经济史更是空白。

这组数据一定会震惊全国。

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购地款除外,东北大学的基建费用即达奉洋600万元。可参考的是,1929年中山陵建成,总耗费仅240万元。1925年,新校舍建成。这种大学设附属工厂,既顾及学生实习,又保障经费来源的模式,也是当时国内其他大学所没有的。校园面积达900亩,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校园。北京大学当时常年经费是90万银元,最高是清华大学,虽有庚子赔款补贴也只有120万,东北大学经费每年160万。至上世纪20年代末,东北大学已是国内学生最多的大学,教授300人,学生3000人,而当时北京大学也只有学生2000人,倾一国之力办的国立中央大学到1929年才1762人。

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一二九”运动,东北大学学生发起,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1931年以前,东北有据可查的高校(含专科)43所,形成了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袁海军:沦陷十四年时期东北高等教育体系类考,《现代教育科学》,2013,6),这时,全中国只有高校103所(含专科),(刘颖,简析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民国高等教育,《湖北社会科学》,2009,1)东北以全国6%的人口拥有全国42%的高校。

伪满结束时,同期全国共有141所本专科学校,而东北拥有80所,(袁海军:沦陷十四年时期东北高等教育体系类考,《现代教育科学》,2013,6)东北以全国7.4%的人口占中国高校总数的57%。

民国政府教育部东北青年教育救济处1945年3月编印的《伪满大学教育实况及复员整理意见》(《民国档案》2001年第2-4期)通篇对东北的大学处处露出惊叹的语气,诸如“规模极为宏大”、“设备和规模均极庞大壮丽”、“然考试颇严,其录取比率常在千分之几”之类赞叹比比皆是。

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张学良校长参加东北大学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并讲话

新京工业大学、新京法政大学、满洲医科大学、国立长白师范学院、省立吉林大学、奉天农业大学、奉天工业大学、奉天医科大学、奉天实业学堂、奉天法政学堂、奉天大学堂、奉天两级师范学堂、新京医科大学、新京畜产兽医大学、新京女子师道大学、东北交通大学、师道大学、东北陆军讲武堂……这些大学您听说过几个?

东北当年拥有中国高校总数的57%,那些顶尖学者都不知所踪,剩下的,只有北大清华、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的辉煌史,剩下的,只有关内的辉煌。

1926年,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成立并开播。1927年6月,沈阳大型短波电台竣工,年底,沈阳国际无线电台成立,这是中国与欧洲直接通信之始。1928年,北京、上海、天津、汉口等各地的国际电报需要经过沈阳国际无线电台转发,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国际电台。(参见百度百科:中国电报史)

电台和电报业的领先,标志东北经济的神经系统——通信和新闻业的高速飞越。

1929年,国民政府颁发了一个区区五条的《体育法》,这在战乱的关内不过是废纸。可张学良还是把这文件签发给东北各省。他在东北,首先以东北大学和冯庸大学为中心,掀起了一个体育运动热潮。

1928年10月,张学良将军组织东北三省运动会,当时东北体育空前盛况。不到3年的时间,一跃成为全国之冠。

在近现代,东北的体育一直领先中国,是刘长春代表中国首次走上奥运舞台,没有东北就没有中国现代体育

在他主政东北期间,创造了大批体育史上的“第一”:他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座新式体育场(今沈阳体育学院训练场);他促成中国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他资助了第一支出访的中国女篮;他还在辽宁举办了首次中外运动员对抗赛。他又聘请了“洋教头”,从而开启了中国田径史上外国人执教的先河。

经济的兴旺必然有文化的繁荣。像渤海国、辽帝国和从东北祖居地出发的元朝(蒙古汗国)兴盛时期涌现大批文化精英一样,东北的近现代文化界也是群星璀璨。

中国文学教材叙说京剧的发展源流、四大名旦、“徽班进京”时,绝口不提东北的历史地位,京剧再造之父——清末吉林市富商牛子厚于1904年慷慨出资,正式成立“喜连成”科班,自任班主,1912年改名“富连成”。喜富连成号称京剧界的北大清华,培养了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等大批京剧界顶梁柱,为京剧的继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东北,从同治年间就衰落的“国粹”恐怕早已灰飞烟灭。牛子厚1943年在北京病逝,死后用梅兰芳组织义演购得的棺木收殓,运回吉林市安葬。

1952年3月,梅兰芳回到吉林市祭奠“老东家”,我不知道,当他在墓前恭恭敬敬三鞠躬时,会不会想到,60多年后他的祖师坟茔依然荒凉?

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牛子厚先生的荒坟

睨空先生,东北杰出作家之一,如今,诺大个百度竟然容不下他的一张照片。十四年经济的繁荣,几千万东北人怎么可能没有文学呢?以政治和道德否定文学艺术本身,这是反科学的。伪满洲国时期,睨空的《韩边外十三道岗创业秘话记》、《大兴安岭猎乘夜话记》就传到西方,“欧洲出版界在1936-1940年间对于这些书,给了很好的批评,认为可以和屠格涅夫、吉普林、伦敦、古比尔及麦因利达各名人的佳作相比拟。”(拜阔夫传,《青年文化》第1卷第3期,1943)睨空先生的文学在几十个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专著中都轻易地被略去。偶尔提到,也淹没在“沦陷区文学”和“抗日文学”的宏大叙事中;或以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群”的文学代替;还有的文学史采取最简单化的办法,一概斥之为“敌伪文学”、“汉奸文学”,被掩盖的还有多少?

萧红,这是东北作家群少有的能进入关内中国主流话语的人,以鲁迅作序的《生死场》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同一时期和萧红女士一样闻名的东北女作家还有梅娘女士(本名孙嘉瑞),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的宇宙风书店联合发起“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可是,中国人可以热捧汪伪中华民国的张爱玲的作品《色戒》,比张爱玲更为传奇的长春作家梅娘却还在像地下文物一样等待阳光。

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北大教授、知名学者张中行对梅娘的评价甚高,1997年,梅娘被列入“现代文学百家”。2013年5月7日梅娘在长春去世,没有遗体告别仪式,只有梅娘女儿以及亲友在内的十余人为梅娘送别。

2014年8月30日中午,最后一位“艺文志”派作家李民在长春去世,他是伪满洲国时期“艺文志”派作家中的最后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满映”作家。这一代作家都死了,辛嘉、古丁、外文、爵青、小松、疑迟等当时的著名作家也就全“沉潜”了。

第三、刚刚逝去的最高的现代化水平。

据2000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1999年底,中东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万人中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紧接京沪津三个直辖市的就是东北三省,吉林为4.15%,辽宁为2.7%,黑龙江为2.34%。而到2004年初,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江苏已和辽宁同行,达到了20%,超过了吉林、黑龙江。

2003年东北地区城市化率为53.49%,排第二的东部地区为48.89%,东北三省仅次于三个直辖市。到了2014年,价值线数据中心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率进行排名,辽宁已经退居沪、京、津和广东之后,第5,黑龙江省第11,吉林第13。

中国发展门户网2010年数据显示,第一次现代化程度,1980年时,辽、吉、黑三省仅次于京沪津,黑龙江就高出广东4.5个百分点,江苏6.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9.7个百分点。到2008年,辽宁退到第7,吉黑两省分居11、12位,黑龙江比全国水平还低了1.7个百分点。

东北衰落到2010年,仍然具有中国各大区最高的人口素质,辽宁每十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领先京、津、沪直辖市以外所有省份,吉林退居第8位,黑龙江退第11位。文盲率辽宁仅次于北京,吉林仅次于北京、辽宁,黑龙江居第5位(《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四方面、其他惊人的经济史史资料

1、据民国政府《东北工业及东北日侨善后联络处的调查报告》(1947年2月)记载:

苏军乘日人投降之际,进驻东北各地,数月之间,竟将各厂之新式设备,悉数拆迁而去,其所不欲据为己有者,则予以破坏,……全部损失,当不在二十亿美元之下。亘古浩劫,莫此为甚。

其实,20亿美元是美国估算的,也是目前各种估值里最低的估值(相当于美国马歇尔计划重建一个欧洲国家的价格),日本估算东北经济损失估值是60亿美元,1937年,日本工业总产值近60亿美元,同期关内中国工业总产值不过13.6亿美元。

2、另一方面从其国内向东北大量转移资本和机器设备,在东北建设起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到了抗战末期,日本为躲避美国飞机轰炸,把一些要害的工业部门也转移到了东北。据专家估计,到抗战末期,东北工业生产总量已经超出日本本土之上。

——(《战时东北工业曾超日本本土 战后东北机器遭拆运》2005-07-30 00:15:53 东北新闻网(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原文转自《炎黄春秋》杂志2005年第3期 作者:薛衔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

3、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沈阳:1949》(上)《故都拂晓》解说词更直接:

“这是当时中国最为富庶的一片土地”,“东北交通便利,拥有铁路1.4万公里,占全国铁路总长的二分之一以上,还有稠密的公路网,是当时中国唯一的现代化工业区域,有着中国的生命线之称。”“日本和德国败亡之后,东北这个地区就成了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的第四大工业区”。

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4、苏方在东北除攫取机械及没收贮藏品外,并攫得价值30亿美元之金块。从各银行取去5亿满(圆),更流通100亿占领“圆”,其中一部分以购买工厂与商品。

——(《中央日报》(上海版)1946年12月15日,第2版)

5、满洲制铁(鞍山本社)八一四之前生产能力195万吨,拆去之生产能力195万吨,满洲制铁(本溪湖本社)八一四之前生产能力450万吨(1937年,日本的钢产量只有580万吨,而中国关内只有4万吨。),拆去生产能力83万吨。此外还有住友金属、鞍山钢材、满洲制钢、本溪湖特种钢等巨型工业,合计八一四之前生产能力1211万9千4百余吨,拆去生产能力1025万5577吨。

——《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45-1949)》第291页

6、东北交通便利,铁路、公路之发达为全国之冠,经苏军之洗劫后,除重要桥梁多遭炸毁外,五万辆车辆几尽被苏军由中长铁路运至其国境,仅剩余十分之一的残破车辆四千余辆,致使我东北交通立成瘫痪。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 战后中国(一) 第256-260页

展示数据是最好的启蒙,我曾多少个日夜在电脑前演算,多少次在权威统计报表的成千上万数据中找寻掩藏的逻辑,多少次在海量论文、论著中翻找数据,核实、比对,聆听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岁月宛如杀猪刀,兴衰行迹雪未销。忽有高天吹月朗,东风夜半起春潮。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8801 字。

转载请注明: 不懂历史,不知道东北曾经多么繁荣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