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有这么一个段落:杨过的手臂被郭芙砍掉后,杨过在一阵疼痛中缓过劲来,先是点了自己右肩“肩贞穴”的穴道,接着用布条缚住肩膀,最后在伤口处敷上了金创药。
金创药在我国古时确实出现过,俗称刀尖药,能用来止血,专治刀斧损伤,相传金创药是由清代的一位剃头师发明出来的,这位剃头师的手艺并不是很好,常常刮伤顾客的头部,后来他的一位老乡好心告诉了他,一种名为龙骨的东西可用于止血疗伤,并且好得很快。
剃头师亲眼见过它的疗效后,认为龙骨确实了得,并干脆做起了卖药师,用龙骨作为原料制造出金创药,金创药在清朝时曾一度盛行,民间百姓也都清楚它的配方,那么一敷就能止血的金创药,为何突然失传了?
在晚清时期,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有一个名叫王懿荣的人,王懿荣的祖父王兆琛是嘉庆年间的进士,官至山西巡抚,父亲王祖源则官至四川成绵龙茂道,王懿荣15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京城,增加了见识。
王懿荣对各种书史都有涉猎,对文物古籍十分着迷,青年时期便在鲁、冀、陕等地搜求各种文物古籍,还曾先后拜访过当时著名的收藏家,早在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之前,王懿荣就成为了名闻京城的金石学家。
并且王懿荣还善于书法,因书法深得慈禧的赏识,慈禧太后御笔作画时,常常命王懿荣题志。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因病去鹤年堂抓药,买到了叫为“龙骨”的药材,而王懿荣学识丰富,由于特别喜欢收藏文物,王懿荣看到“龙骨”上奇怪的图案时,就充满了好奇,因此进行了研究。
为了破解其中的奥秘,王懿荣还从山东古董商人范维卿那购买了数百片的“龙骨”,龙骨自然不是龙身上的骨头,当时的百姓根本不懂得它是什么,后来它被当成了药材,人们见它有很好的疗效,便有了“龙骨”这一名字。
王懿荣经过研究后推测出它大概是殷商时期的文物,而上面的文字就是甲骨文,为了保护这一文物,王懿荣以每片二两的价格买下了当地所有的龙骨,但让人遗憾的是1900年,义和团攻掠京津,王懿荣和侍郎李端遇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
后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出逃,派出李鸿章等人去议和。王懿荣深知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写信给儿子王崇烈,让他带着家人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天津,返回福山。王懿荣则留了下来,东直门被攻破后,王懿荣回到了自家宅子,与继室夫人和长媳投井殉节了。
《辛丑条约》签订后,西逃的慈禧太后风光回到了紫禁城。王懿荣的儿子王崇烈料理家人的后事,为了偿还父亲生前的债务,王崇烈将家中收藏的青铜器等文物,卖给了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等人。
此外王崇烈将王懿荣收藏的一千余片的甲骨文,半卖半送的给了另一个甲骨文研究者、有名的收藏家刘颚。刘颚在得到这1000多片的甲骨卜辞后,又是委托了古董商人去往齐、鲁、赵、魏等地方买入了3000多片甲骨,另外从好友方药雨处买进了300多片甲骨,还特别派儿子刘大绅到河南收购了1000多片。
王懿荣是首个发现甲骨文的人,而刘颚则是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的人,1903年,刘颚在悉心研究甲骨文之后,以石印出版了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其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都是非常高的。那为什么甲骨有止血的疗效?是因为甲骨文是刻在龟壳、牛肩胛骨或其他动物的甲骨上,其中含有羟磷灰石(也就是羟基磷酸钙),还含有少量碳酸钙、铁等元素。
人们偶然发现了其功效,误以为它是特别的,使得不少甲骨文因此被毁,自发现甲骨文后,人们开始注重其收藏价值,于是甲骨(龙骨)便没有再被当成药材,但不少商人因此抬高了价格,并且隐瞒了甲骨的出土地点。
直至1917年,近代学者王国维对甲骨文的资料进行了考据,整理出了商王世系表,证实安阳市(殷墟)小屯村是商王盘庚迁都的都城。11年后,在我国历史学家傅斯年的支持下,考古人员对殷墟进行了首次的发掘工作。
从1928年至1937年,我国先后对殷墟进行了15次的发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武官村大墓的出土,再次开启了殷墟的发掘工作,到上世纪80年代,殷墟一共出土了15万片的刻字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