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想象力发育的非常早,不要小瞧两三岁的孩子,他们已经具备象征能力和想象角色、场景及情节的能力了。假装游戏或假扮游戏(pretend play)泛指孩子们通过想象可能会发生的事物和情节,经过物体替换、角色扮演、动作模仿等方式进行游戏的行为。孩子们参与到假装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模仿餐厅服务员准备美食,哄自己的玩具娃娃入睡,将积木块当成赛车比赛,和小动物们开茶话会等等。
假装游戏的其中一种形式就是我们最常说的“过家家”。无论是自言自语,给身边的物件赋予生命,自己沉浸在玩耍的小世界,还是和玩伴们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大胆创造玩耍中的情节,这些形式的玩耍都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创造力、语言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交能力。
创造力
假装游戏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假装游戏可以在玩耍的过程中便“不动声色”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孩子创新地赋予身边平凡的事物特殊的角色与作用,并把想象中的事物有逻辑的串联起来并编织出连贯的故事情节,例如,孩子很可能抓起身边的一个香蕉,假装与身边的洋娃娃打电话,并按照自己的想象编织出大段绘声绘色的对话与场景。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三周的假装游戏干预项目,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假装游戏还提升了孩子们在表述过程中的性和流畅性 (Hoffmann & Russ, 2016)。
情绪调节能力
假装游戏提供给孩子们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去理解、经历和表达各种各样的情绪,练习遇到各种情况的情绪反应。多玩伴的假装游戏让孩子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感知其他孩子的情绪,以及在想象的情景中摸索出恰当的情绪反应机制。
假装游戏中也涉及冲突和矛盾,孩子们通过假装游戏的经历,能够更好的锻炼自己对于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况的应对机制。研究人员发现,参与假装游戏频率更高的孩子们展现出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Galyer & Evans, 2001)。
语言能力
假装游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编织故事情节,这需要孩子们用逻辑和组织能力去构建情景,指代想象中的事物,形成连贯完整的事件表达。即使是简单的哄娃娃入睡,孩子们也会运用到故事性的表达以及和场景相符合的特定语言,如模仿爸爸妈妈的语气、语调和词汇。此外,假装游戏的情景不被日常生活限制,孩子们有相当多机会学习、试用新掌握的词汇。研究人员发现,参与假装游戏的孩子们比仅仅参与讲故事活动的孩子更常使用更高难度、更复杂的叙述表达方式(Kim, 1999)。
社交能力
“过家家”常常会有几个孩子一起。这个过程运用且挑战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首先需要倾听别的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共同商量决定角色的分担,其次要和玩伴们交流协作,并轮流推进假想游戏的进度。假想游戏还需要孩子有转换视角的能力,能够观察并理解玩伴们的在游戏中的反应,且能够恰当的运用同理心。研究人员从一个针对5-7岁儿童的实验中发现,有丰富假装游戏经历的孩子在游戏中同伴们有更多的交流互动,这些孩子在校内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投入程度也更高(Uren & Stagnitti, 2009)。
作为家长,
如何更好地鼓励孩进行假装游戏?
激发自己内心的“小孩”,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
你可以和孩子轮流提出假想,积极回应孩子的动作和语言,摸索出和孩子连结的新方法。
如果孩子还不适应假装游戏,可以给孩子做示范。
比如拿起一个玩具杯子,假装里面有饮料并且很好喝的样子,看孩子是否会模仿你的动作,如果孩子看起来对这个玩具没有兴趣,可以换一个玩具试试。
孩子的兴趣,跟着孩子的关注点走。
时不时模仿孩子在假装游戏中的行为,比如,当孩子把积木当成小车时,你可以也拿一块积木,和孩子的小车形成一些互动,鼓励孩子展现更多新动作或叙述。
给孩子读或讲睡前故事,以及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耐心地向孩子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或事件的成因都有助于提升孩子对于假装游戏的兴趣。
根据玩具和玩耍情景选择假装游戏的方式
在选择玩具时,既可以选择有“规则框架”的玩具,如拼图,叠叠乐,卡牌等。这些玩具通常有清晰的规则,能够培养孩子的在给定的框架中进行假象的能力,也可以选择无“规则框架”的玩具,如积木,玩偶,角色扮演道具等。这些玩具没有固定的玩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自由构造新想法甚至自己制定玩法及规则的能力。
(图片来源:宅居一隅、思想远行在线公益课学生作品)
不要一下子摆出过多玩具,或者给出过多新的假扮想法,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知所措,没有头绪。
适时给孩子新的体验,比如和孩子分享新的书籍,根据书里的情节进行新的假装游戏;又比如带孩子去动物园,让孩子对所看到的新事物进一步发挥想象。
因为假装游戏能影响孩子们方方面面的发展,家长们更需要注意玩具和玩耍情景的选择。玩具常常带有性别色彩,如洋娃娃通常是给女孩的,赛车通常是给男孩的。但适当地选择中性的玩具,如积木,乐高等,减少孩子们受传统性别界限的限制,让孩子更好地探索属于自己的兴趣。
作为教育者
如何更好地将假想游戏与学习相结合?
在校园环境中,假装游戏同样有它独特的功能和地位,可以作为辅助孩子学习知识的途径。
研究人员发现,将假装游戏结合到课程中,可以帮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探索基础数学概念,如数量,形状,深浅,规律,空间分布等等(Ginsburg, 2006)。
基于游戏的学习课程能大大提升孩子们的语言理解和叙述表达能力,具体体现在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组织语言,用恰当的方式去描绘和概述(Reynolds et al., 2011)。
(图片来源:2019艺创营“超时空接触”学生作品)
基于游戏的学习课程显著提升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参与到这样课程的孩子更好地融入课堂,和同伴们构建了更紧密的关系(Reynolds et al., 2011) 。
在课堂中,老师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角色扮演融入孩子们的假装游戏中,在游戏中适当引导孩子们讨论的方向,确保学科主题可以有效地融入到游戏当中,鼓励孩子们在轻松的玩乐氛围中大胆表达并且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Stagnitti, 2010)。
(图片来源:2020艺创营“别扭王国的战争”)
将假装游戏看作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弱化玩与学的二元对立关系,而不是将玩耍看作学习时间的威胁。研究人员发现,将玩耍与学习有机有效地融合有助于让孩子们获得亲手操作的经验,在假装游戏的过程中练习学习到的概念、词汇与情境 (Golinkoff et al.,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