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27日公布的消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等倾向。(7月27日 新华网)
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五唯”现象,犹如大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让众多教师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烦恼不已。
高校青年教师评职称难是各大高校的通病。搞教学不如写论文,写论文不如搞科研,搞科研就是报账“领补贴”——这条公开的潜规则是“重科研、轻教学”评价导向下的产物。导致学校狂热追求“学术GDP”,教师们无心教学,脱离了教师教学的本职工作,使得高校教育质量滑坡。
“重量不重质”的评价机制还促使青年教师疲于学术产出,一些人甚至为了完成评职称的科研量化指标,丧失师德,做出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抄袭论文、胡编乱造、花钱挂名专著、代发论文……乱象丛生。
“五唯”现象有多重危害:首先左右了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分配,催生了教学边缘化、学术功利化和高校行政化、官僚化,降低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美誉度。
其次,背离诚信。著述也好,教书也罢,无不要求诚信为本,当买卖“论文”“版面”盛行,当多人凭借一本教材或书籍挨次挂名共评职称,弄虚作假,急功近利,身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何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其三,我国是论文数量第一大国,但得到国内外认可的高质量论文不多,缺少论文、著作的“含金量”。大量毫无学术成色和积淀的“学术垃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风,损害了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地位。
封闭、僵化的学术圈子,失控的市场化图书出版业,高校功利化的行政体制和评价标准,这些结成晦暗不明的利益关系,使得昔日的学术象牙塔早已失去端庄、自律、严谨的风气,假冒伪劣的假论文、假书、假主编层出不穷。当那些努力探寻教育真谛的“教书人”和“写书人”越来越少,无疑是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五唯”现象势在必行。
目前,该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线基层老师、青年教师要积极发表意见建议,主动参与其中,使指导意见更科学、更全面,更接地气。而主管部门也要深入基层,吸纳多方建言,推动职称评审改革,健全学术机制评议,完善多元化、精细化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营造认真、科学、诚信的学术空间,向教师打开更多晋升渠道,消除监管漏洞,斩断围绕“五唯”现象的灰色利益链,帮助更多致力于教育、德才兼备的教育人才脱颖而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斯涵涵)
来源: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