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绩精妍世少伦,图时应倍用心神。中国各种传统艺术文化精彩纷呈,诸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戏曲小说等,无不让人流连忘返。单以绘画而言,就有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又分写实、写意等技法,历代画家各领风骚,画作佳品灿若繁星,更有传世名画如大日横空,光耀万古。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时期,中国华丽的衣衫被撕扯的破破烂烂,海量的文明之宝流落海外,我们一直在不计代价的寻回,但在二战时,英国主动提出归还早年从我国抢走的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却被中国拒收,这又是为何呢?
名画所出这幅画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史箴图》,出自东晋顾恺之之手。顾恺之,字长康,多才多艺,擅诗赋,通书法,精绘画,时人都称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其它且先不论,单论其画,顾恺之是中国东晋时代的著名画家,被称为“六朝四大家”之一,又被尊为“中国画祖”,代表画作诸如《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都是传世之作,惊艳时光。
顾恺之所画的《女史箴图》自有出处,据传西晋晋惠帝,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以致大权旁落皇后之手。
皇后贾南风是史上有名的毒妇,心狠手辣,荒淫无度,善妒又多忌,自她掌权后,整个西晋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民不聊生,更是引发了“八王之乱”,为西晋的灭亡重重推了一手。
贾南风的肆无忌惮自然让西晋满朝大臣大为不满,所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张华列位朝班,一身文臣风骨,无惧恶后淫威,以历代先贤圣女之光辉,编写出《女史箴》,以此警示贾南风,肃清环宇,并借此告诫宫廷之女,遵妇道,守人伦。此文在当时被奉为庄严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
而顾恺之就以《女史箴》为依据,传世之作《女史箴图》脱胎而出,且在后世名气更远超张华原文。张华所著《女史箴》分为12章,顾恺之依据其章节内容分段作画,故《女史箴图》同样绘有12段,二者相得益彰。
《女史箴图》将绘画与史实完美结合,形象的描绘出各章箴文的含义,更兼之其带有的政治色彩,故备受历代帝王、名家的追捧喜爱。
流落海外,明珠暗投令人扼腕叹息的是,顾恺之的原作早已遗失在历史长河,留存的唐朝摹本因神韵最似顾恺之原作,同样价值连城,但可惜同样残缺不全仅余九段,前三段的画作怕再也无人有缘得见。
整副《女史箴图》用绢绘制而成,为横卷,长348.2厘米,高24.8厘米,深受清朝乾隆皇帝的喜爱,后藏于圆明园中。
现存的第一段画作“玄熊攀槛,冯媛趋进”实为第四段,描述的是汉元帝在宫中兴致勃勃的看斗兽,一只黑熊突然攀越围栏逃了出来,直奔汉元帝而去,在这危急关头,冯媛以女子之身,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护卫在汉元帝身前。一念生死,最能体现出人性之美。
清朝积弱,群狼环伺,1900年,英、美、俄、法等八国组成联军对清朝发动侵略战争,清朝核心逃往西安,徒留一座京城任敌人肆意践踏。联军烧杀抢掠八天才止,整座京城满目疮痍,破败不堪,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同样没能幸免,被强盗肆虐一空,最后付之一炬。
《女史箴图》这幅名画,就是在这时被英军所属大尉基勇松趁势抢夺,流落国外。这场战争对中国而言是难以言说的伤痛,但对这些强盗却是一场饕餮盛宴,数以百万计的中国珍宝皆入狼口。
基勇松同样夺取了诸多珍宝,但他不过是一介蛮夷,怎知《女史箴图》的价值,明珠暗投而已。1902年,基勇松回到伦敦,把《女史箴图》也带到了英国,并打算出手这幅“看不懂”的中国画好歹换点财富。
碰巧被大英博物馆绘画部的悉尼科尔文看到,他对中国画有所了解看到此画霎时惊为天人,他不动声色的以2英镑的价格捡了这个“大漏”。这幅名画就此被收录在大英博物馆中,被作为镇馆之宝珍藏起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已许国,再难许卿二战初期,英国在欧洲战场形势艰难,在敌军的猛烈进攻下节节败退,其在亚洲地区的殖民地也被敌军冲击的七零八落,日本军进入东南亚后,早已力竭的英国再难支撑,便向同为盟友的国民政府申请支援,中国迅速集结精锐部队组成远征军,围魏救赵,解了英国之危。
英国政府感念于中国雪中送炭,主动提出将价值连城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却被中国拒绝了,中国的确心心念念流落在外的国宝,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岂可轻辜。但当时的中国更无法拒绝英国的另一个谢礼——潜水艇。
《女史箴图》和潜水艇二选其一,中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潜水艇,只因中国没有,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比国家安危、民族存亡更珍贵的东西。《女史箴图》价值连城,但在国家和人民面前,它又无足轻重了。
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这幅本有机会回归祖国怀抱的名画,在国家安危面前,只能忍辱负重的继续留在英国“苟且偷生”了。这是中国的悲哀,落后就是原罪,这也是中国前进的动力,唯有强大,才能守护一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华民族善于从废墟上重建家园,这样的新生虽让人欣喜,却少了几分旧时的底蕴。流落在外的“游子”何时能够返回故乡,我们殷殷切切的期望,勤勤恳恳的付出,不为称雄称霸,只为换取你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