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曹森 通讯员 刘静静 徐立媛 青岛报道
好的产品要有好的销售渠道,这是胶州食用菌协会会长匡永帅一直秉承的理念。2011年大学毕业回到胶州后,匡永帅带领200多名社员种植蘑菇、培养菌棒,把蘑菇、菌棒销往韩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他以销售牵头逐渐把胶州蘑菇带到了国际市场。
青岛康丽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位于胶州市胶东街道罗家村,如今的“掌门人”便是匡永帅。说起蘑菇,匡永帅如数家珍:“我对种蘑菇,熟得不能再熟了。”
从门外汉到资深专家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说起蘑菇就头头是道的小伙子,大学里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跟蘑菇种植是根本不搭边。因为父亲种植蘑菇,匡永帅从小耳濡目染,对蘑菇种植是“门儿清”。大学一毕业,他便从父亲手里接过担子,走上了蘑菇种植的道路。
种植技术在手,但是实际经营却是另一回事。他说,最初合作社有50多户社员,都是自己种,自己销售,品质良莠不齐,价格也上不去,效益非常一般。匡永帅觉得,要想做好,让销路变广,分散式经营肯定不行,但想要另辟发展路径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于是,匡永帅开始扩展销售渠道,在城阳蔬菜批发市场发展门市。打开市场,面临的问题也一波波出现。先是合格的产品不够,匡永帅利用合作社资源优势,帮助社员提高出菇水平;社员不够,他跑遍山东各地蘑菇种植户,发展社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康丽源合作社的蘑菇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社员发展到200家。从种植到销售,匡永帅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资深专家。
菌棒出口利润翻3倍
努力探索,生活就有馈赠。因为在韩国的朋友吐槽当地蘑菇品质不如中国的好,在国内售价6元的蘑菇,在韩国却要60元,巨大的差距,让匡永帅心跳加速。随即,他只身一人飞往韩国,考察当地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因为语言不通,他靠着翻译加肢体比划,硬是挤进了韩国市场。进驻了韩国并不代表圆满,很快他发现,从中国来的蘑菇品质再好,在韩国却得不到认可。为了让蘑菇卖个好价钱,让中国蘑菇在韩国占有一席之地,匡永帅在韩国一待就是一年半。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为何不把蘑菇菌棒运到韩国来,在本土种植,然后快速上市。而且,匡永帅还算了一笔账,菌棒和蘑菇的利润相当,但是菌棒的产出周期更短,而且菌棒比蘑菇更加适合长途运输。对,就这么干!随后,他在韩国京畿道建设了35亩农场基地,将菌棒运到这里培育蘑菇,约7天就能上市,最高价达70元一斤。思路一变天地宽,在拓展其他国家市场时,匡永帅依然采用这种模式,很快,在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他的菌棒成了热销产品。
然而,在菌棒第一次运往新西兰的时候,却碰了壁。因为不符合新西兰进口品种需求,不得以,匡永帅召回了这批出口新西兰的菌棒。随后匡永帅请教了青岛农大的专家教授,研发出了符合新西兰进口需求的品种。目前,新西兰80%的蘑菇都来自康丽源。
匡永帅说:“菌棒出口占合作社总体效益的90%,平均一个月出30多万个菌棒。”
从“单飞鸟”到“领头雁”
毕业9年,匡永帅不仅提高了合作社的效益,还带动200多户合作社社员走上致富路。“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赚到钱,他就跟着你干。”匡永帅说。当初,为了提高蘑菇的品质,匡永帅利用合作社资源,统筹社员,从菌种、出菇技术到销售统一培训、管控。为了提高社员的积极性,他付给社员70%的定金,社员看着他满满的诚意,都愿跟着他干。蘑菇的品质上来了,价格也上去了,社员的平均年收入大概都在20至30万元左右。
合作社社员张新成说:“我加入康丽源合作社3个月了,已经有了7个棚,合作社在菌种、技术、销售上都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我的第一批4000个菌棒出口韩国,赚了1万多元,后期我还想再加5个棚。”
所有的困苦磨难,都将会沉淀为力量,支持追梦者远行。说起下一步的计划,匡永帅眼中闪烁着的是更加坚定的光。他说:“青岛的蘑菇市场需求很大,我们合作社将努力提高青岛市场份额,并研究针对日本市场的灰树花品种。”作为胶东街道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匡永帅在探索食用菌的发展道路上孜孜不倦,带领着家乡父老走上致富路,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