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做父母的,谁还没看过一两本育儿书?
我们不仅知道“孩子是夸出来的”,要多鼓励少批评,还知道要表扬“努力”,不要表扬“聪明”。从小可劲着夸,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面无死角的表扬。哪怕孩子遇到失败,也是安慰鼓励:“你最棒!”可是孩子为什么还是没有变成父母期待中的那样阳光、自信、勇敢呢?
比如,我家孩子就常常念叨“这件事我不行的”、“我就是很差的”————这让我既困扰又苦恼。于是又看了一堆书,既学且思,总算把对”自信”这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先来看看孩子不自信有哪些症状?
1. 习惯性贬低自我
2. 难于作出抉择,难以付诸行动
3. 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
4. 不敢坚持自己的选择
5. 对失败和批评特别敏感
6. 对被人说到痛处时,感觉受到严重打击
7. 当被称赞时,会觉得尴尬
8. 有幸福焦虑
9. 花费很大力气自我吹嘘
10. 处于少数劣势、面对批评或失败时极力为自己辩护
11. 坚信自己无法达到个人目标
你家孩子中了几条?反正我家娃起码中了五条以上。说她是不自信,妥妥的。
那么,什么叫“自信”呢?那些上课时特别爱表现,干啥事都喜欢冲在前面的孩子,就是自信吗?
其实也未必。
自信并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积极良好的自我观,是一种成熟的心态。
在生活中孩子们肯定经常接触老师,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偏好。
老师眼中的喜欢是凭自己主观意志去判断的,有喜欢必然会有不喜欢,面对弱小的孩子,有些不喜欢反而会伤害到他们的心灵,所以这就需要所有老师一视同仁,对待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
有的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或许他有别的方面才能,有的孩子调皮捣蛋但或许有令人惊叹的脑洞。老师要尽可能的体恤到所有孩子的心情。
除去老师,和孩子接触频繁的还有父母
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胆小没什么不好的,等到一定年龄,经历的多了,就自然好了,因此不干本不放在心上,这样的家长缺乏敏感性。
其实,如果不及时对孩子的性格加以教育,发展下去,胆小就会演变成回避型人格。这种人格,孩子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害怕跟外界打交道,但这样是不好的,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
1. 经常赞美孩子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往往对人更好,因为父母是亲近的人,所以父母的言行的非常重要。赞赏和激励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每个孩子都希望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赞赏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孩子会更加积极地去努力,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2. 信任孩子
不自信的孩子多数比较敏感,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性格特性,不是那么好改变,这就要求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及时给孩子树立自信。最好能培养一些孩子的兴趣爱好。
3. 拒绝比较
自卑的孩子最担心、最怕的就是父母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并且比较的结果是你不如别人。这样的比较会让孩子陷入“我不行,我很笨”的思维怪圈,不能自拔。
4. 发现并充分发挥孩子的长处
多花点心思在孩子身上,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帮助孩子去充分的发挥他的长处,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5. 引导孩子正视挫折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我们要鼓励孩子正视挫折,并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一味地否定和忽视,这样会让孩子得不到尊重,而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孩子就会越想越多,变得自卑。
7. 告诉孩子不要那么太在乎别人的想法
告诉孩子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过客,别人不会每天把你的事情放在首位,顶多是偶尔议论议论。
太在乎别人想法会让孩子感觉到疲惫,取悦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孩子不自信虽然不像发烧感冒一样立马有症状,但也是埋在孩子生命中的一个大隐患。作为家长要重视这个问题,多花时间和孩子聊聊,了解他的内心想法,一起帮助他跨过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