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郑老师为了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礼仪意识,将礼仪规范编成了童谣,如:在课堂上,礼仪童谣“在课堂上,做到公道,两手平视老师,说话,并允许老师再说一遍”。文明礼貌的童谣春风吹在阳光下,我自觉排队入学。当我看到老师打招呼,同学们早上好,我就是礼貌。”下课后,我看时间表,先准备好设备,在靠右行散步,不打架,不跑步,记住安全礼仪,记住学校纪律。
除此之外,为了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郑老师还和孩子们共同创编了一些礼仅口令,如排队时,老师说“快静齐”,学生接着答“让我们的队伍静悄悄”;在楼中行走老师说“靠右行”,学生接着说“不跑不跳不打闹”。
郑老师说儿歌的诵读,口令的强化,能够帮学生们逐步建立起礼仪意识,但要真正形成习惯,还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要想训练收到好的成效,家长就要保证孩子能够快乐地接受训练。如果只是在训练中地强调“苦练”,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那孩子往往会因为家长太过“严格”而产生“反情绪”,就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抵抗习惯训练,逃避习惯培养。
因此,家长要想出一些巧办法,让孩子在快乐的心情下接受训练。比如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就可以让孩子帮忙洗碗,开始的时候如果家长不引导,孩子就有可能只能感受到洗碗会造成满手的油腻,很不舒服,因而对洗碗会产生抵触的情绪。
但如果在洗碗的过程中,父母在一旁及时给予适度的表扬,诸如“一点不怕脏,真棒”、“东西收的真干净”,那么孩子就会从大人那里得到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而这些快乐和满足就完全取代因为洗碗把手弄油所造成的厌恶和痛苦,孩子今后就还会持续地主动做出同样的行为,热爱家务劳动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