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歇后语,徐庶原本是刘备身边的谋士,曹操因为嫉妒刘备有这样的能人,就伪造书信诓骗徐庶的母亲,最后把她接到了曹操安排的住处,以此来要挟徐庶,徐庶得知这样的情况以后,救母心切,结果在推荐诸葛亮后匆匆离开了刘备,徐庶回到许昌被曹操圈禁任命他为要员,但是徐庶因为曹操的卑劣手段从此一言不发,致死都没有向曹操献过一条计谋。徐庶的行为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同时也为他的才能感到惋惜!
有的人在想,徐庶何必那样较真呢?直接在曹操身边效力不就可以了吗?而且即使想回刘备身边,他为母亲尽孝后就可以回去了,为什么还不走呢?其实这里面有比较多的原因,因为徐庶是孝子,而且他的母亲也因为曹操的卑劣行径而感到厌恶,他的母亲在临终前给过徐庶遗言的,就是死也不给曹操效力!
当然,上面的内容都是《三国演义》小说里的片段。当年,刘备前去投奔荆州牧刘表,在一个新野认识了徐庶,经过短短的交流以后,徐庶认为刘备是一个可靠的主子,虽有就开始效命于刘备。因为一场“火烧博望坡”战役而打破曹军,因此得到了众将领的好评;徐庶看出了曹仁摆出的八门金锁阵的破绽后,派赵云破阵,最后曹仁不但没有夜袭成功,反倒大败而逃。
在徐庶的计谋下,刘备夺得了第一个根据地樊城,从此在这里招兵买马,自我发展。因为曹操听闻徐庶的大名,并有了得到徐庶的想法,在权谋后,想出了伪造书信诓骗徐母和徐庶的办法。但是在徐庶临行时,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之后便有了诸葛亮出山的各种经典的桥段。徐庶到了曹营以后,虽然官居高位,但是他没有向曹操进献一条计谋,即便是赤壁之战的前夕,他看到了破绽,但是也没有提醒曹操,因此曹操在赤壁被打败。
而关于徐庶不再归刘备,不光是因为曹操的诓骗,而且在书中也有了介绍。早在刘备被迫从樊城撤退之前,徐庶就是曹操的使臣,但是见到刘备后被刘备的人格吸引,因此他只告诉了刘备关于曹军的军情,而没有讲到别的内容。原文是这么写的:“曹操使庶来招降使君,乃假买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计。”
徐庶走前,刘备做了多次的挽留,但徐庶依然去意已决,并且还说道:“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庶请辞。”其实这段话能看出来,徐庶有两层意思,一层就是反复无常会遭人笑话,另外他认为推荐了诸葛亮就已经非常的英明了,因此自己在不在刘备身边都没关系的。
在正史中,徐庶并不是在临行时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而且在此前他们有过共事,但是那个时候的诸葛亮还没有完全的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刘备撤离荆州时,徐庶和他的母亲一起逃亡,徐母不慎被曹军俘虏,为了救他的母亲,因此决定亲赴曹营。因此《三国演义》里的桥段只是一个改编,真实的历史并不是那么回事,曹操确实爱惜人才,那样卑劣的事情估计不太会做出了的!
所以,正史上的徐庶是为了供养老母,才没有回到刘备那边。而且这时候的刘备拥有了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能人在身边辅佐也就够了,自己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