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生自古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对于那些寒窗苦读数十载的学子来说,没有什么比“金榜题名”更令人值得开心了,特别是考中状元,那一定是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历史上状元虽然不少,但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故事。有的中状元后,便得到朝廷重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最后名留青史,就好比柳公权、王维、文天祥等等。不过有的状元就很悲催了,好不容易考中状元,却因为种种原因,被皇帝取消状元头衔,就好比明朝的黄观。
黄观是明朝唯一的“六首状元”,时人称赞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他是朱元璋钦点的状元,之后效忠于建文帝,深受两代皇帝重用。但他运气不好,偏偏遇上靖难之役。
黄观一向不满朱棣对建文帝的态度,曾当众数落过朱棣,令后者怀恨在心。朱棣起兵时,便将黄观的名字列入“奸党”之中。黄观听说朱棣登上皇位,万念俱灰下投江自尽。最后,朱棣将他从登科录中划去,削夺其状元名号。
黄观的结局令人惋惜,但他是因为卷入政治当中,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就从这一点来说,有一位清朝的状元,就比黄观更加悲催了,因为皇帝除去他状元名号的理由实在奇葩。
这名状元叫做祝顺昌,出身大户人家,家里仅田地就有4000余亩,另外房屋还有数十间。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教育,年仅八岁就帮助长辈管理家族。要说祝顺昌就靠着家里的产业,这辈子也吃穿不愁了,可在他十四岁那年,却做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由于他从小学习打理家族生意,见惯了佃户们的艰辛生活,于是有一天,他叫来所有的佃户,当众将家里的账本全部烧毁,宣布佃户们的债务一笔勾销。之后他将家族产业转为经商为主,先后经营了酒坊、当铺、茶叶、布店等多个行业。
当这些生意渐渐稳定下来后,祝顺昌就出钱修了一座聚贤楼,时不时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前来相聚。也正是受到大家的影响,祝顺昌决定去参加科举,没想到的是,最终他被乾隆钦点为状元。
当时在殿试期间,以祝顺昌为代表的南方举子,与北方举子发生了一些矛盾,双方差点打起来,甚至惊动了主考官。殿试结束第二天,众人约好打群架,最后南方举子就只来了祝顺昌一人。但结果令人意外,祝顺昌竟然以一己之力,将一群北方举子打翻在地。
出了这件事,北方举子怒气难消,便联名上书向乾隆告状。乾隆一看,这不是自己刚钦点的状元郎吗,于是决定亲自去会会他。当下乾隆就带着几名侍卫,微服私访去见祝顺昌。
两人见面后,乾隆对祝顺昌很是欣赏,认为此人的确有才,正打算重用他。不过聊了几句之后,乾隆向其提出一个要求,之后祝顺昌摔杯抗议,引得乾隆大怒。到底乾隆提了什么要求,为何会让状元摔杯抗议呢?
原来,在交谈几句之后,乾隆认为祝顺昌这个名字起得不好,有“顺昌大捷”之意。于是乾隆提出要求,让祝顺昌改名为“祝顺清”,以表对大清的忠心,这样才承认他的状元之名。
然而祝顺昌不肯答应,他说:“要改就改祝君豪(祝顺昌字君豪),决不能改昌为清,毁吾之名。”乾隆听后大怒,激动得将手中酒杯猛摔在地。没想到祝顺昌脾气也倔,跟着将酒杯摔坏,以示抗议。
门外的侍卫听到动静,立马冲进来护驾。乾隆想起之前北方举子状告祝顺昌,说他一人打倒十几个北方举子,于是叫侍卫们领教一下他的功夫。祝顺昌卯足了劲,一一将侍卫打翻在地,乾隆见状愈发气愤,一言不发拂袖而去。
回到宫中,乾隆越想越气,便下旨取消祝顺昌状元名号,并将其下狱。之后乾隆命人,在祝顺昌的背上刺了“祝顺清”三个字,想让他屈服,但对方宁死不屈。一番折腾后,乾隆并未治他死罪,反而放他出去,只是令他不准离开京城。
因为这件事,令祝顺昌很是郁闷,之后他花了一大笔钱,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邀请十余名好友前来赴宴。在宴会期间,祝顺昌向好友倾吐不快,称自己并不缺钱,就算没了状元名号也能活得很好,甚至还当众骂乾隆是卑鄙小人。
朋友们听到祝顺昌的言论,都吓得够呛,纷纷找借口离席,之后也不敢再与他有交集。很快,祝顺昌的言论传到乾隆耳中,乾隆并没有判他死罪,而是派人去调查他到底有多富,敢说出这样的话。
调查得知祝顺昌的确家底丰厚,为了打击他的气焰,乾隆没收了其家产,将祝顺昌囚禁在京城某一偏僻之处。这位有财又有才的状元郎,最后便在这种环境下度过余生,甚至没能载于史册。关于他的故事,只是广泛流传于民间。
(参考文献《明史》《历史上最有气节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