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家的想象,总有些不修边幅而一心为求学术真理的先入为主的印象,毕竟学术是很严谨很单纯的事情嘛。其实当然不是这样,最起码我们国家古代的科学家中专门的学者是很罕见的。熟悉历史地理的朋友们知道,西晋有位裴秀所作的《禹贡地域图》,正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山之作。
《禹贡》,是古代经典《尚书》里专门描写地理的一篇,对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特产以及其他情况都有在当时看来颇为详实的描写。然而,自此以后,秦汉的地理学却进展的十分缓慢。秦朝的地形图早已不能得见,汉代所存的《舆地志》、《括地志》等在西晋朝也显得很不够用了,因为汉代所绘制的图也都是些不太严谨不太详细的大概地理图形,既不科学,也不详审。裴秀正是有感于此,而又凭借着自己就在尚书任职,掌管天下民生三十六曹,对西晋王朝的疆域、地理、人文物产、风俗情况等十分了解,于是发大愿心,作了这部《禹贡地域图》,为的就是在地图上展现西晋十六州的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情况,据史籍记载,裴秀的《禹贡地域图》一共有十八篇。
最为可贵的是,这部《禹贡地域图》之所以被后世称为开山之作,且对后世地理学有重要影响,正是由于其卓越的科学性。《晋书·裴秀传》记载了裴秀在《禹贡地域图序》中发明阐述的“制图六体”理论。
“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其中“分率”就是后代所说的“比例尺”,“准望”就是“方位”,“道里”就是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其余三项说的是地貌地形之间的起伏倾斜等有关问题。可见,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已经十分科学严谨专业了,据后世地理学家分析来看,裴秀此书的地图绘制原则,除了经纬线和投影,别的都和今天的地图学考虑的一致了。从西晋直到明代末年,裴秀的“制图六体”都是我国地理学和地图绘制的标准。
其重要性和科学性我们已经明白了,然而正像我们开头说的,咱们国家古代的科学家可不是只知道闷头书斋搞学术的“浮士德博士”。就比如这位裴秀老兄,就是一顶一的会玩,他虽然精通地理学,有科学家的气质,但受大环境的影响,也不能摆脱迷信的氛围,裴秀老兄也喜欢服丹药以修仙求长生不老。《本传》载其“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饮冷酒,泰始七年薨,时年四十八。”
寒食散,其实就是著名的五石散,寒食散是它的别称,突出的是它的食用方法。据“药王”孙思邈说,五石散的热性特别大,所以必须要用冷食的方法,据说服用五石散之后,一天要吃七八次冷饭才能把五石散的“热气”散发出来。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服用寒食散之后,喝酒必须要喝温酒热酒,决不能喝冷酒。因为酒也是热性很大,如果直接和冷酒,再加上五石散里的硫黄等,在肚子里一搅和,那人还能受得了吗?所以要喝温酒才行。
这不,你看咱们的大科学家裴秀老兄就犯了错误了,爱吃丹药也就算了,还不好好地按规矩吃,让你饮温酒你偏喝冷酒,这不就悲剧了吗?难道没听《红楼梦》里宝姐姐的好言相劝吗:“若热吃下去,发散酒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它,岂不受害?”贾宝玉多聪明,知道女人的话还是得听啊!
其实裴秀还不光这两重身份——科学家与修道爱好者,他最重要的身份还是政治家、官员。比如武帝继位这件事关国本的大事,若没有裴秀的促成,这事还不好说呢。
原来,司马师去世之后,没有留下子嗣,兄终弟及,司马昭接替了哥哥的位置,心里不落忍,就把自己的宝贝儿子齐王司马攸过继在哥哥的名下。而且,司马昭心里还是想着让哥哥的后人继位比较合适,就在齐王司马攸和武帝司马炎之间纠结,到底该选谁继位。
司马炎慌了,就去求裴秀。果然裴秀后来对文帝司马昭进言:“中抚军(司马炎)有天日之表,绝非人臣之相。”劝了好一阵,最终促使文帝下定决心还是立武帝司马炎为世子。武帝也很知道感恩,继位之后当了皇帝,拜裴秀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即使后来裴秀有占用官田等违法犯禁之事,司马炎也一概没有追究,保其一生荣华富贵。不然,穷人谁能吃得起寒食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