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在弹指一挥间湮灭,沧海桑田,变化无常。从前的封侯拜相,从前的血染沙场,都在一个又一个交替的日夜和一次又一次的四季轮回中变为尘土,无法回溯,后人只能在诗词笔墨、文物遗迹间窥探和寻找过往。
对于大唐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世人盛赞其功绩,叹服其贞观之治。然而,太宗杀兄逼父,夺取皇位,着实有违人伦。那么为何向来倡导“百善孝为先”,重视长幼尊卑、人伦礼仪的古人仍然视其为明君呢?
杀兄逼父
公元626年的夏季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夏季。刚刚建立的大唐政权中,太子一党和秦王一方势必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7月1日这天,出现了白日见金星的奇观。古人向来以为天现奇观,必有大事发生。太史丞傅奕上书高祖李渊称,根据金星出现的方位来判断,秦王将会是下一个拥有天下的人。听闻此事的高祖便召李世民入宫,想要一探究竟。谁知,他不仅没有问出此事,反而从李世民那里听说太子和弟弟与后宫嫔妃暗通曲款,更欲杀他灭口。
李渊当即告诉儿子,自己明天就召太子入宫,仔细地审查此事。但不曾想皇上要审问太子的消息被传出,太子李建成于是与弟弟李元吉合谋要入宫打探消息,以免到时候无法应对。然而他们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李建成与李元吉从东宫和齐王府骑马出发,经过玄武门,才到临湖殿,便感觉不太对劲,打算回去另做准备。就在此时,秦王李世民出现了,甚至叫出了他们的名字。二人立马意识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李元吉惊慌之下打算先发制人,当即搭弓射箭,欲致世民于死地。但他连发几箭都未射中,反而叫李世民趁机射杀了太子李成建。
李元吉见势不对,想骑马逃走,但世民的部下却用箭将他逼下马匹。这时,世民的马也惊了,他也从马上摔下,世民的部下来不及反应。李元吉见状当即奔向世民,想要杀死他。说时迟那时快,尉迟恭出现并射杀了李元吉。
就此,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命陨。高祖李渊下令册立世民为太子。这之后不到两月,还值盛年的李渊便写下诏书退位,不久,李世民登基,成为天子。《旧唐书》记载,“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
李世民杀兄逼父登上皇位,这有违人伦的举动本该被后世所不齿所批判,但后人却视其为明君,这到底是为何呢?
另有隐情
世人皆以为生于皇家,可享泼天的富贵,是人上人,是极美极好的一件事。然而,生于皇家,为了皇位,兄弟手足相残,父子相互猜忌也是一件可悲可怜之事。
对于李世民而言,原本属于他的太子之位给了李建成就算了,李建成还联合李元吉处处陷害他,甚至不惜下毒欲置他于死地。
李建成多次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有谋反之心,怂恿李渊整治李世民。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向李世民的部下示好,想要招揽他们为自己所用,使李世民陷入困境。招揽不成,他就想方设法地除掉这些人。他甚至与李元吉合谋要杀死世民。
面对这样的兄弟,李世民顾忌着手足情谊,处处隐忍。谁知,他顾念手足之情,对方可一点没觉得他们是兄弟。而在李建成和李元吉不遗余力地陷害之下,李渊也开始觉得李世民有不轨之心。
作为手足,李世民虽然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行为感到气愤,但也不至于绝望。然而,作为儿子,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开始不相信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地怀疑自己时,李世民确实无法做到无动于衷。
正是在这样一个自身势力处处受限,自己的性命朝不保夕,自己的家人都怀疑自己的时候,李世民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才有了后来的杀兄逼父夺取皇位的事情。
大唐的明君
世人称世民为明君,自然是有理有据,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虚心听取臣子的意见,并鼓励大家进谏提出自己的不足;倡导勤俭节约的同时又轻徭薄赋,恢复经济生产;平定边疆,使社会安康。他的为政举措为大唐的繁荣与恢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个实打实的好皇帝。
欧阳修这样称赞他,“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苏辙说他,“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玄武门之变世民虽然杀兄逼父,但实为被逼无奈之举,而他登上皇位也是众望所归。更何况,成为君主他并没有贪图享乐,荒废政事,反而兢兢业业,为大唐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亲手创造了那个繁荣锦绣的盛世。这样的君主,如何能不被称为明君呢?
参考资料:卷二·本纪第二·太宗上
百科词条“玄武门之变”、“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