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花钱填志愿,真的有用吗?

高考花钱填志愿,真的有用吗?

高考要想获得成功,凭借的是“七分考,三分报”。说实话,这一点也不夸张。高考成绩是填报志愿的基础,也是硬实力。而填报志愿则决定着高考成绩,能否尽可能地最大化尽量被好的大学和专业所录取,自然也就成了众多人关注的焦点。

换言之,如果考了高分却去了低于自身分数很多大学和专业,那绝对是得不偿失。如果高考成绩“平平无奇”,却能“捡漏”上一所高于自身水平的大学或选择一个热门专业,那就是“赚大了”!

但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由于高考考生在考前往往只是集中所有精力去学习,因此填报志愿的相关知识非常匮乏。至于家长,也往往没有相关经验。面对2956所大学、13个学科、61个大学专业类、506种本科专业,要想从中挑选最适合自身成绩、爱好,且兼顾未来职业发展的大学和专业,难度非常高。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只能根据过往的录取成绩、所谓的“热门专业”等,进行志愿的填报。但由此一来,有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结果。比如成绩没有和大学、专业匹配;“热门专业”未来变冷门;没有兴趣学报考的专业,导致丧失学习动力;报上野鸡大学,浪费较高的成绩等。

高考花钱填志愿,真的有用吗?

在种种复杂因素和较高的报考难度下,学生和家长迫切需要专业指导。此前的指导,通常来自于网上的报考信息、专家和老师的指点等。但这些指导呈现碎片化、普遍化态势,学生和家长很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且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这样看来,不少机构推出的高考填报志愿服务,就有一定的作用。按照这些机构的说话,就是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填报志愿的参考。如果大数据真的靠谱,那么自然物超所值。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填报志愿是一个“动态过程”,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仅凭大数据分析,是不能完全判断到底能否被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录取。所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填报只能做一定的参考,而不能将其当作权威指标。

高考花钱填志愿,真的有用吗?

另外一个不能忽略的点是,这些机构的实力参差不齐。如果收集的数据不不准确、建立的模型不够有效,那么反而会对填报志愿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大数据只能反映过去,并不能展现出专业未来的热门程度,更不能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挂钩。所谓的“量身定制”,更像是一句空话。

试想一下,填报志愿服务的收费从几百元、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差别极大的价格背后,肯定会存在一些猫腻。想花钱填志愿,还是得三思。

说到底,填报志愿是实力+运气的“综合体”。学生和家长注意参考的因素包括:成绩、目标学校以往3年的分数线、位次、专业录取规则、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调档比例、自身兴趣和爱好等。在经过多次权衡和考量后,学生和家长还是能够报考适合的大学和专业。(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71 字。

转载请注明: 高考花钱填志愿,真的有用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