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面对袁世凯逼宫为啥不反抗,难道全军加起来也打不过北洋军?
古代封建王朝在快挂掉的时候,总要挣扎那么几下,因此大清的灭亡就显得非常另类:和平谢幕,末代皇帝还受到优待。有朋友也许会感到奇怪:袁世凯再厉害,但在北京,清政府如果想干掉他,是可以做到的,因为至少在这个小小的地盘上,有忠于清政府的两支旗人部队,而且装备和战斗力都很强——中央禁卫军和北洋第一镇。
那么问题来了:大清快玩完的时候,这两支部队去哪儿了?就算这两支部队不给力,清政府的其他部队干啥去了,难不成所有部队加起来也干不过袁世凯的北洋军?
袁世凯和北洋部分高级将领
今儿个,就把这个疑问给解决了。
大清从开国到蹬腿,一共出现过三种不同的兵制:
开国之时,最早出现的是旗兵和绿营。旗兵自然是指八旗健儿,绿营则是旗兵的补充,基本由汉人组成。到平定吴三桂之乱的时候,旗兵已经逐渐腐化,绿营开始占据主要地位。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旗兵和绿营都已经腐朽不堪,所以,清政府不得不同意汉人官员开始编练团练(地方军)。于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人组织的湘军,楚军和淮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官方对此的正式称呼叫“勇营”。
从甲午战争惨败开始,曾经无限风光的湘军和淮军也走了下坡路。满清朝堂之上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由必要改革兵制,建立一套新的军队体系。李鸿章在直隶总督任内之时,就已按照欧洲军队的训练方式,建立了一个天津武备学堂,由洋人代为购买欧洲最新式的武器,聘请德国军官当教练,请满人贵族荫昌出任总办,开始培养新式军官。之后,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张之洞也在南京编练自强军,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张之洞的自强军后来成为南洋新军的前身,而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则是北洋军的前身。
到辛亥革命前,全国上下大概就是两支军队为主:一支是新军,一支是巡防营。
巡防营是什么东东?
巡防营,就是挑选以前的绿营、湘军、淮军的精锐,如果人数不够,就再招募青壮汉子,重新编练而成,主要用来保卫地方。
巡防营
巡防营编制分为步队和马队:马队全营设官、弁、兵、夫,一共189人,马135匹。每营分左、中、右三哨;步队则设官、弁、兵、夫一共301人,每营分左,中,右三哨。步,马各营都设管带一人和哨官若干,统率军队。
巡防营在全国各省都有,大名鼎鼎的东北大帅张作霖,在刚刚被招安的时候,就是在巡防营任职,然后开启了在东北波澜壮阔的一生。
巡防营的武器装备还是相当不错的,既有西式的枪械,也有重火力的火炮。不过,因其成员不是来自旧军队,就是市井招募的新兵,而带兵官员也多为旧武官,对新式军事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巡防营虽然武器不错,对大清也有一定的忠诚度和向心力,但战斗力相当一般。
再说说新军。
1903年10月,清政府痛定思痛,决心成立总理练兵处,同时下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负责编练新军。清政府原计划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全国各省新编练的新军为地方军,在全国各省总计编练36镇新军(镇相当于现在的师)。同时,将新编练的军队编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1907年,全国已经编练了16个镇和16个混成协(还有一说为14个镇,18个混成协,协相当于旅)。其中,装备最好、训练最精、战斗力最强的,就是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其兵力遍布山东、直隶和东北,声势浩大。
辛亥革命爆发后,全国新军除了北洋军外,大部分都直接参加革命,或者同情革命。南洋新军第9镇更是直接参与了革命军进攻南京,成为攻击南京的主力。武昌起义是湖北新军发动;太原起义是阎锡山带着太原新军搞的;湖南的焦达峰带着湖南新军发动了长沙起义;云南的蔡锷指挥云南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赶走总督李经羲。可见,基本上起义的都是新军。除了东北的张作霖指挥巡防营控制了局面,其他各省的巡防营基本都不是新军的对手,死的死,降的降。在这种情况下,满清政府唯一还拿得出手的,自然就只剩下袁世凯的北洋军。
那么北洋军到底有多少,战斗力又如何呢?
北洋六镇里,只有第一镇是满人为主,统制(即师长)是满人贵族铁良,其他五镇基本都被袁世凯掌控,统制都是老袁的亲信爱将。
北洋军平时的编制为每镇辖步兵两协,每协两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骑兵一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炮兵一标,每标三营,每营三队;工程兵一营,每营四队;辎重兵一营,每营四队。步、炮、工三个兵种,每队三排,每排三棚;骑兵每队两排,每排二棚;辎重兵每队两排,每排三棚。各兵种每棚目兵14名。总计全镇官长及司书等748名,弁目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共计全镇人员为12513名。
北洋新军
北洋军不仅兵源充实,建制完整,而且装备也首屈一指,不仅拥有马克辛机关枪,甚至还有18门大炮组成的炮营,而且大炮多是德国造75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大炮,在当时来说,相当先进,火力凶猛。
从人数上说,北洋军的总兵力不过7万多人,加上附属袁世凯的一些地方军,总兵力也不过10万左右,面对几十万的南方革命军,在数量上是处于弱势的。
南方革命军既然有数量优势,为啥干不过袁世凯的北洋军呢?
比起南方革命军的各自为政,北洋军则较为团结。更重要的是,无论武器装备,还是训练质量和战场经验,北洋军都要完爆南方革命军。因此,武昌起义之后,当冯国璋领着北洋军南下武汉镇压革命军时,革命军基本是被动挨打的份儿,黄兴屡战屡败,最后离开了武汉。
当然,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共和取代专制,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不管北洋军如何能打,不管北洋军如何装备精良,都改变不了这一大局。因此,北洋军的扛把子袁世凯最终也抵抗不了民主共和这一大势的时候,他也反水了,满清王朝才真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参考资料:
1.刘革学《北洋军阀大结局》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历史学者查佳峰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