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力争夺中原是全局焦点,我军有两支主力部队,配合协作,打出很多经典战例。
华野外线出击时,深入河南作战,粮食补给、伤员安置都由中原军区就近解决。1948年3月,华野深入豫西,配合中野洛阳战役,改变中原局势。当年5月到7月,中野先后发动宛西、宛东、襄樊战役,华野也在豫东大打出手。
1948年11月,两军又一次全力配合,在东到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枣庄,南达淮河的广阔地区,对国军展开战略性进攻。华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兵员富足,装备优良,各纵队的火力配备也十分齐备。大战开始后,华野连战连捷。
11月25日,中野7个纵队也包围了一条大鱼,黄维12兵团。这个兵团是成建制的机械化队伍,12万人马,大量装备美式枪械,军中拥有数量不少的重炮和坦克,作战时还有飞机助阵。
面对大鱼,中野刘邓首长犯了难。大别山时转战近一年,队伍减员很大。出来时,12万大军只剩下7万多,很多旅都只有2个团,有些战士徒手,连步枪都没有。
出大别山后的半年多,地方部队补充主力,中野勉强达到了20万兵力。然而缺少重炮,难以啃下这条大鱼。
刘伯承、陈毅与粟裕进行协商,粟裕电告:
p我们决抽调3纵、苏11纵(即华野11纵)及鲁中南纵队,外加一部炮兵,即晚南下,参加歼灭黄维作战,统由陈士榘同志率领南来,请分配其作战任务。
临行前,粟裕特别交代,缴获的武器装备,一支枪一粒子弹也不留,全部交给中野。
陈士榘驾驶吉普车,12月12日赶到中原野战军司令部,见到中野领导人,便说:“我带来了3个纵队参加打黄维,请中野让开一个地段,给我们部队进去。”
当中原野战军负责政治工作的领导人跟下属部队联系,要他们让出一个攻击位置时,这些纵队头头们人人都打红了眼,没有一个愿意。这位中野领导很有些为难,对陈士榘说:“他们都不愿意让啊!”
陈士榘听了后,也有了“脾气”,说:“不愿让,我们就不参加(攻击)了,我带部队去打阻击。”
粟裕很快听到了这一事件的反映,当即对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说:“你立即去陈士榘那里,就说派华野部队支援中野,是(华野)前委的集体意见,必须绝对服从。而且必须听从中野的安排!”
钟期光马不停蹄赶到已行进到中野六纵附近的陈士榘处,转达了粟裕的命令,陈士榘才令部队停止前进。又给中野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打电话,叫他留住陈士榘,准备参加围歼黄维的战斗,不要去打阻击。中野商量,决定让出南集团作战地段给陈士榘。
陈士榘即布置3个纵队,从南面向双堆集方向攻击,并于14日下达总攻黄维兵团的命令。战后,华野空手而归,将所有缴获交给中野。不仅如此,在战后的总结陈述中,华野居然没有把这场战役的歼敌数统计在内。
战后,刘伯承将黄维的象牙筷子与拐杖作为礼物,托钟期光带给粟裕,感谢华野的大力支援。
淮海战役时,华野武器装备比中野好很多。例如华野7纵有3万多人马,纵队的山炮团有山炮9门,各炮配属2个基数炮弹(60发一个基数),炮弹1080发。在华野16个步兵纵队中,7纵的战斗力也就是中等水平。
1948年8月,中野最牛的4纵有9个团,3万1千多人,步马枪共计9500余支,重机116挺,迫炮60门,山炮16门,野炮2门,战防炮7门。中野4纵的实力连华野2等纵队都不如。其他的1、2、3、6、9等主力纵队,每个纵队只有6,7个团,2万人左右,武器装备更差。
淮海战役后,中野得到快速发展,华野也对中野进行了大力支援。3野(华野)抽调了特种纵队炮3团、后备兵团中的战车团、工兵团、高炮团等部队,支持2野(中野)成立特种兵纵队。同时,还抽调了巫金锋、张力雄等专业干部到二野特种纵队任职。
两支大军经过3个月休整,又携手渡过长江,为解放全国进行战斗。
后记:
黄维的象牙筷子与拐杖,粟裕当年表示不要,钟期光就保留了下来。建国后,军事博物馆多次上门讨要,钟家觉得对恢复华野的真正作用有帮助,一直不曾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