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 声
作者:赵向阳
学生的掌声是对教师最好的奖赏。
我每周在四(1)班要上九节课,五节语文课,两节作文课,一节阅读课和写字课。每节课都是和学生交流的最好时机,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乖乖的样子,我就激情飞扬,满心喜悦,春意盎然。所以,不管是语文课,还是作文课,或者是写字课和阅读课,我都视为珍宝,倍加珍惜。随着年龄的增长,距离离开讲台的日子越来越近,每上一次课就会少一节课,少一次课,就会失去一次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于是,时刻告诫自己:努力做到最好,不虚度一节课才好呢。
学生也很配合。上课铃响了,我已经站在教室门前,孩子们呢,手放在背后,挺直腰,微笑着望着我。只要我往教室里迈了第一步,他们就会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从教室门走到讲台共六步,他们就鼓六步的时间。我刚迈上讲台,掌声就停下来了,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有时等掌声停了,我站在讲台上说:“掌声一响。”孩子们齐声高呼:“老赵开讲。”五十四位孩子端端正正地坐着,等着我开讲,企盼着一场好戏的开场。
这很有仪式感,师生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期盼,互相欣赏。一节普通平常的语文课,在彼此期盼的掌声中变得有了温度,就连枯燥无趣的习作课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更让我心动的是课堂中自愿响起的掌声。
有一节语文课,我们一起学习略读课文《青山不老》。课文讲述一位老人在晋西北恶劣的环境中种植树苗,用一生坚守,创造绿洲奇迹的故事。课文快学完了,我若有所思地问:“课题青山不老感觉还有话没说完,至少还可以补充三个字,你会补充完整吗?”
有生回答:“青山不老人已老。”更有生张口就来:“青山不老人未老”。这人未老当然是指老人的精神灵魂不老,老人的意志品质与青山共长存。有生如此,夫复何求呢,心里满是得意。
“说得好,说得好。”我提出更高要求,“默读课文,看谁能补充下一句。”
五分钟后,没人举手。
“看赵老师的。”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首七言绝句。
读《青山不老》有感
赵向阳
穷山恶水苦山沟,山野农夫创绿洲。
青山不老人未老,魂归树丛一老头。
写完后,学生长时间给我掌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并且在心里涌出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又体验了语言文字无穷无尽的魅力。这掌声让我得意了好久好久。
刚开始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我很担心学生与作者鲁迅情感上的距离。鲁迅是很伟大,但学生并不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呀,更不会像我们这一代人,一说起鲁迅,就会从心底涌出敬佩之情。怎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满怀崇敬之心走进鲁迅的世界里呢?我说:“这篇课文我来范读一遍,特别是第一段我来背给你们听。”
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合上书,抬头望天,仿佛来到了蔚蓝的大海边,圆月高悬,月光倾泻而下,给海边无际的沙滩披上了一层银纱。我低声吟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清楚流畅,舒缓情深,刚背完第一段,学生居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送给我的,更是送给这段经典的文字,送给鲁迅先生的。
这掌声是学生送给我的最高奖赏。课堂里自发生出的掌声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得倍加珍惜,并不断努力去赢得学生的掌声。
我心甘情愿地与孩子为伴,他们的聪明与笨拙,可爱与顽皮,乖巧与顽劣都给我增添无穷无尽的快乐;孩子们,因为有我的启蒙,爱生活,爱运动,爱学习,幼小的心灵里还会萌发出对祖国语言文字无穷无尽的爱。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吗?
今天的晨跑五公里,我一直沉浸在这些真挚而热烈的掌声里。
作者简介
赵向阳,小学语文教师,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图片:网络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