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简介
雷州西湖是一座风景秀丽,人文荟萃,集自然风光、贤踪圣迹于一体的园林式游园,不仅独具南天一格的风貌,而且似耳聆一曲情节起伏的雷州史话。
人文历史
游园先话"湖":西湖在宋代以前是一处烟水苍茫,任流任伏的"野水",是宋代城郊水利工程的"水库",为浩瀚的东洋潮田输送甘露,亦是古代雷州的一处游览胜地,留下过不少文土贤臣的脚印。其古称"雷湖",那时,它的储水面积约为现在西湖的五六倍,随着环境的变迁,曾经有过湖变田,田变湖的反复过程。宋代以前,湖滨只有天宁古刹与碧水朝夕相依,宋咸淳年间湖滨始建横舟、狎鸥、涿飞、放生、总宜、流水孤舟、州之眉目、泼泼地等八个亭,横跨南堤建惠济东、
西湖美景
西两座桥梁。此后,又出现苏公亭及其名反复更改的与众、信芳、湖心等亭。从这些亭、桥的雅趣的、有特定内涵的命名,可以追溯此湖当年的风貌。一幅波光上下,亭榭辉映,鸟翔鱼跃,扁舟溅浪的画图展示在眼前。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由罗湖到西湖历经千百年沧桑,时兴时衰。它曾以"西湖翠拥"列入古雷州八景之一。当年之湖滨与唐代始建的天宁禅寺连成一片,正因为有它壮丽的美景衬托,古寺才有幸取得"万山第一"的赞语。明代进士、海北南守道袁茂美对西湖景物的观察十分详尽,他围绕湖、堤、亭、船、田、鱼、月、雨写了八咏,其中咏《西湖亭》是这样描述的:"湖水流澹动,亭台巧结作。倒影青天里,分明七星落。四窗纳靓景,高树罩疏幂。于焉暂游想,俯仰尽寥廓。"
古迹
雷州西湖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十贤祠、浚元书院、寇公祠和苏公亭。
十贤祠
景观介绍
进入"宋园",在右侧可见一方大型石刻《雷州十贤堂记》,这是奉扭过宋代"十贤"的故址。它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入洞内,还有另一方较小的《十贤堂记》石刻,此碑是屡经刀兵浩劫幸存的珍贵文物。碑文是南宋大名鼎鼎的宰相文天祥挥泪撰写的,原稿收藏在"十贤"之一秦观后高处,直到500多年后的清嘉庆九年(18O4年)才由广东学使、状元姚文田书写刻石,人们偷此碑铭为《正气歌》的姐妹篇。
古雷州地处南边睡荒凉之地,古代贬官逐客众多,仅唐末两代就有7位宰相贬雷或途经逗留,登科进士官阶在四品以上的朝廷命官不乏其人。朝廷把这些异见者流放到这块蛮荒之地,不仅是政治上的惩罚,而且意味着对人格的侮辱。当然,被流逐者中,其人品也有忠好善恶之分。
十贤
"十贤"可谓是"贤"中的代表人物,其人品高尚,正气凛然,学识渊博,政绩卓越,而不是阿决奉承,为五斗米而折腰之辈。把他们列为"十贤"是反映雷州民众的意愿。这十贤是:
雷州西湖公园内的十贤祠
雷州西湖公园内的十贤祠
--寇准、李纲、赵鼎,身为宰相(丞相),他们是辅助皇帝,统领群臣,总揽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
--李光,贬前任参政,此职为宰相之副,与宰相合称"奉执"。
--王岩壁,任枢密使,为皇帝顾问官,掌握中枢机密。
--苏轼,翰林学士,号称"内相"。
--苏辙,门下侍郎,为宫廷近侍,皇帝顾问。
--任伯雨,任正言,属于谏议官。
--秦观,任正率,掌校朝廷重要书刊。
--胡诠,任编修,编修国史、实录、文献。
在文天祥撰写的《堂记》碑文里,对与十贤同时代贬经雷州的丁渭、章淳被点名指责。他俩虽然也是位极人臣的宰相,但人品奸诈邪恶,被雷州人民唾弃。天下西湖三十六,雷州西湖古名"罗湖"。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五月,文学大家苏轼由惠州再贬儋州,与胞弟苏辙(谪居雷州)同寓湖上,泛月湖中,爱其景物清幽,流连忘返。雷人为志贤踪,始易罗湖为"西湖"。
1950年以前,因湖亭失修,祠宇颓废,牛眠荒草,游人鲜至。建国初年,苏亭虽修,而末及其余。一九八四年春,县领导重视名胜古迹,特拨专款,大事茸建。一年之后,馆榭亭台,焕然一新乃命名"雷州西湖公园"。每年接待游人百万。
园之面积百亩,既有苏公亭、寇公亭、钓鱼台、茅亭以及荷池、蛙岛、飞瀑、塑石等胜览。幽雅古朴,颇富南国丰姿。
浚元书院
在谒寇公词的同时,人们可以从此追溯古代雷州最高学府--浚元书院。它是与寇词"合二为一"的故址。雷州在宋代以前虽是"间有塾堂,巷有校室",而在南宋咸淳年间才开始设书院。浚元书院始设于咸淳八年(1272年),在寇公词内,为纪念莱国公而取名"荣泉书院",继而又改为"平湖"、"浚元"之名。它曾被列人广东六大书院之一。数百年间由社会名流执教,教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为必修之课,对汲取、融纳、传播中原文化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培育雷州立子作出贡献而留下历史一页。院内有古道石刻可供游人重故。我们从书院两副盥联可以回思其当年严谨的教育气氛:
其一:传道得吾徒,以言教还以身教
读书先立品,重经师尤重人师
其二:道不可离圣城贤关,须向五伦入路
文期有用名言精义,要从六籍寻源
寇公祠
寇准
"曾为深渊无处诉,年年江上哭青春",这是寇准寄居"西馆"时抒发内心激愤和伤感的诗句。这位历经宦海沉浮的良相,自宋乾兴元年(1022年)贬雷州当个小小司户,不到两年,就于天圣元年与世长辞了。雷州,成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后的归宿点。他的遗体虽运回西京安葬,而正气却在雷州永存。
为了缅怀这位忠心耿耿的名宦,雷人在他寄居寓所"西馆"立饲奉把。宋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赐"族忠词"匾额。
寇公祠
至今,人们以崇敬的心情瞻仰其五立在洞前的塑像,详阅展厅陈列事迹,凝眸当年其寓所仿制的他生前用的家具;噙泪低吟其感人肺腑的遗篇,以依恋的心情在"莱录并"边徘徊。这口井千年不枯,泉水清冽,是寇公饮用过的古井。其芳名是因寇准曾被封"某国公",故后人命名为"荣泉"。又过280多年的元仁宗延佑四年(1317年),海北南道廉访使余胜,慕寇准之为人,又重新清理这口井,由名宦进士王佐题"莱泉井"石匾。寇公洞两侧廊厢布满歌颂寇准的诗文。十贤之一的李纲宰相和古代一批高官文士在谒寇公何时,留下不少催人泪下激励人生的诗篇。明进士金都御使魏瀚诗云:"廊庙安危力万钧,泰山乔岳等群峋。雷阳何以有此老?宋室未知有几人!济海舟航模野渡,滴居池地动星辰。南来为问崖州户,曾似丞尝庙貌新。"
苏公亭
"弟兄聚散天南北;烟水苍茫情有无"。这是昔年苏公亭一副对联。从一座"西湖平,状元生"的苏轼俄语牌坊沿着西南方向漫步,可见一尊苏东坡学上塑像和一座小巧玲拢别具一格似浮在湖面的红柱彩檐建筑物,这是400多年前明嘉靖年间始建的苏公亭。它立在三面环碧波、一径中通的湖心小岛之中。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檐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掸寺想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雷民为纪念二苏两位大文豪,此后将罗湖改为西湖,筑事追念。400多年来其事名虽屡次更改,但怀念苏公的含义始终如一。
现在的苏公亭是清嘉庆年间重建时的基本结构。历代不少宦官文人墨客在亭门、亭媚、走廊题书作对,如"云拥星罗"、"渊深鱼乐"、"水到渠成"、一万里定游来海国,一般乡景忆杭州"等檐匾及挽联。清初,雷州人福建巡抚、闽浙总督陈瑸有诗云:一同作逐臣同路行,天涯难弟与难兄。地邻已戴鸿思重,滴所犹铺棠橡荣。北望峰峦当面起,南洛波浪接天平。此间又作劳劳别,凭吊谁人不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