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中,一直有一种敬畏强者的心理。换言之,一旦对方的实力超越了自己,日本人就会服服帖帖;而当对方不如自己的时候,他们就会野心膨胀,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
当年的美军,尽管在日本的本土上扔了两颗原子弹,让日本军民伤亡惨重。而且在战后,美军长期在日本本土驻扎,即使这样,对于昔日的“仇人”,日本人却无比乖巧温顺,对于美国言听计从,这就是他们敬畏强者心理的现实体现。
我们再回到问题的最初,近代史上,日本人为什么敢于侵略中国呢?又为什么偏偏在那个时候侵略中国呢?其实这还是对方敬畏强者心理的体现。日本人之所以敢于侵略我们,是当时的他们看到我们积贫积弱,由此野心爆发;而选择在了近代史这个历史点,也是因为在八百年之前的唐朝,大将刘仁轨和日本人的一战,让对方几乎全军覆没,以至于在几乎千年的时间里,他们提起中国就战战兢兢。
刘仁轨是隋末唐初人。小时候的他就无比喜爱学习,这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年唐帝国建立后,刘仁轨不过是县令一样的小官,但他不畏强暴,敢于杀死骄横的将领,这让唐太宗李世民非常赏识他,不断地提拔栽培,刘仁轨也得以步步高升。
显庆五年(660年),也就是唐高宗李治执政期间,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不断挑衅大唐,这让唐高宗忍无可忍,于是派出大将苏定方率兵平定了百济。但不久后,百济国残余旧部拥立王子扶余丰为新的百济王,和大唐继续对抗。
苏定方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想到了撤兵,这时率兵进驻新罗的刘仁轨主动请令,他愿意留下来对付百济的残余势力。其实当时很多唐将都想退兵,刘仁轨就鼓励他们说:大丈夫应当一心为国,如今我们趁着对方立足未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必能取得辉煌的胜利。
刘仁轨的话语果然很快稳定了军心,唐军在他的带领下,向百济的残余势力发起了进攻。百济王扶余丰看到唐军攻打了过来,不由惊慌失措,赶忙向日本求助,当时的日本,被大家称作为倭国。
龙朔三年(663年),接到百济王求援请求的日本,派遣大将毛野稚子率士兵二万七千人,乘坐战船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非要帮百济出一口气不可,唐军由此和日军以及百济军队在白江口一带发生了遭遇战。
这场恶战,在刘仁轨有条不紊的指挥下,唐军四战四捷,杀得日军丢盔卸甲。最终在决定性的战役中,唐军一举烧毁了日军战船四百余艘,大部分日军被歼灭。史书记载当时的场景是“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经此一战,日军彻底被打怕了,他们想不到唐军这么厉害,从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