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线有了,但城乡素质教育的差距怎么弥补?

决定孩子阶层的,不是父母有多少钱(当然也相关),也不是单亲还是离异,而是一个家庭的“文化资本”。

什么是家庭的文化资本?

书中提到,比如工人阶级或贫困家庭通常奉行“放养”的育儿理念,而所有中产家庭,他们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有组织地安排了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学习活动。十年之后,中产阶层的孩子步入社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如果从他们的成长中寻找源头,影响他们人生轨迹的,正是从小父母重视并培养的综合素质能力。

良好的视野和格局,优质的教育环境加持,都是孩子在成长路上的隐形资产。

课堂之外的差距

先前,一位妈妈吐槽“三万块钱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在网络上引起人们对中产阶层教育焦虑的热议。现状是,比起一二线城市的孩子的多元化发展,仅仅在课外阅读这一项,相当一部分农村或山区的孩子所能触及到的知识的广度和拓展课外阅读的机会,可能都是被忽视或低估的。

来自四线小镇的晓燕有些激动。她刚刚在线上结束了一场以“爱书还要会读”为主题的阅读课。屏幕前授课的,正是她熟知已久的文坛大家,也是原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虽然阅读过很多作品,但却难得有“面见”的机会。

这堂课让晓燕感触很深。“原来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作家这么近。”晓燕说,老师和家长会更强调学科的知识,课堂之外阅读方面的启蒙少之又少。她隐约感觉吸收到了和平时不一样的东西。

事实上,晓燕只是很多乡村地区孩子的一个缩影。据《2018年中国儿童数字阅读报告》,由于城乡差距,30%的城市孩子拥有88%的儿童图书;而占了 70% 的乡村儿童却只拥有 11.1% 的儿童读物;超过 7 成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十本。

名家大师“上线”授课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借由此问,王蒙首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读书观。他说,读书是学习的主要途径,要为改善、改变、优化自己而读书。

虽然是著作等身的大作家,但在课堂上,现年已经85岁的王蒙却毫不吝啬和同学们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阅读细节和感悟。王蒙认为,阅读经典是每个人读书的“必修课”,忘记经典是令人痛心的现象。

王蒙在作业帮给孩子们上直播课。

在课上,王蒙不断重复地一句话就是: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硬书”,甚至在课上与孩子们定下了“每天读书20~30页”的小目标。

通过在线直播课,王蒙希望将自己对阅读的信仰传递给全国各地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因资源或条件的限制,停下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事实上,这样一堂大师课输出的,也正是作家高度浓缩的人生经历和学思感悟。

寻觅名家大师

年过八旬的王蒙,曾写过《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多部优秀的作品,他从19岁开始写作,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里,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写书、译书,也访问过世界上72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文坛的“常青树”,他身体力行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落到了实处。而他的作品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我从50年代开始读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就开始喜欢上了他的作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时尚与流行,他的作品写出了我们那一代年轻人的心中所想,表现出了当时年青人的青春气息。”北大教授严家炎曾说,作家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没有思想,这种思想是在关切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基础上产生的,而王蒙就是这样一个人。

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布“死活读不下去书籍排行榜”,中国四大名著全部入选前十名,《红楼梦》位居榜首。此事被媒体报道后,王蒙公开发声:这是读书人的耻辱。

“如果连这点累劲儿都没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完蛋了”。王蒙表示,新媒体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参与性与传播的民主,但是它也带来一些坏处,浮躁的心态,千篇一律,深度没有,经典不存。

如今,由于年纪的关系,视力受到影响,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对读书的执着,与此同时,也开始更加注重将对文学的深思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知与年轻一代分享。

分享知识,开拓视野,启迪智慧。这也是作业帮名家讲堂为学员们“寻觅大师”的初衷。在刚刚过去的5月,“行走的课本”系列课程先后邀请沈石溪、张之路、李森祥等中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作者走进直播课堂,从不同主题出发,与孩子们做关于文学的深思。

培养受益一生的能力

5月2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走进作业帮名家讲堂,与学员们分享“想象的力量“。在直播课上,张之路讲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故事:

他去超市买勺子的时候,因为不忍心将它们“拆散”,因而把剩下的七个全部买回了家;而她的女儿则为这个故事增添了一个结尾,“被买回来的勺子因心存感激,而悄悄阻止主人喝很烫的汤,生怕他烫坏嘴。”

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甚至麻木的场景,在作家的脑洞大开中,瞬间就有了生命力。让孩子们感知到想象力何其重要,用一种更为生动的方式解锁孩子们被限制的想象力则显得更为迫切。

在张之路看来,想象力代表着创造力,让孩子们意识到想象的力量,并培养孩子真正的想象力,是他作为作家的一种责任。

百忙之中,名家大师愿意集体走到屏幕前与“素不相识”的小读者分享阅读和写作经历的背后,是他们对孩子们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关切和思考——精神上的“营养不良”,不仅影响的是知识面和学习能力,也将间接导致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从而影响个人的综合竞争力。

“好的学习就是激发兴趣。”一位一直跟着孩子一起听课的家长在留言中写道。名家大师掌握着各领域最前沿和专业的知识,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如果被孩子们接纳吸收,带来的效果也许就是“四两拨千斤”,而孩子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或许也将让他们受益一生。

优质教育资源下沉

“我生活在湖北的一座五线小城,当时以为学习就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成绩足够好就够了,但上大学以后才发现一个人的视野格局等综合素质能力同样重要,而这些是不少城市家庭从小就重视和培养的。”高中毕业三年,目前在南京上大学的宇婷回想起来,是广泛的阅读改变了她,让她在进入大学后不至于感到落后。

数据显示,在中国有1.8亿的中小学生,其中73%的孩子分布在三线到六线的地区,这与作业帮直播课的用户构成比例高度重合。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投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在线学习方式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并被绝大多数家庭认可和接受。而通过在线的方式,更多的孩子获得了与名家大师交流的机会,补齐素质教育这一课。

沈石溪给成都儿童村的孩子发来视频寄语。

在六一节前夕,作业帮名家讲堂“行走的课本”走进成都SOS儿童村,为那里的孩子送去了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王蒙、沈石溪、张之路、李森祥四位作家联名送书,并发来”专属“视频寄语。“希望‘行走的课本’带去我们的爱和希望,让这些书和你们拥抱,希望你们有美好的未来。”张之路在视频中对孩子们说。

作为一个用户全面下沉至全国各省(区、市)的在线教育平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作业帮正在通过创造更丰富的课程内容形式等方式,输出优质素质教育资源,助力来自三四线及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实现全面综合的发展。让无论身在北京,还是西南地区农村的孩子们,在互联网的加持下,都可以走进同一位名家大师的课堂。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把。”地理上的距离或许难以消除,但以一块屏幕为支点,建立起名家大师和全国各地孩子们的“超链接”,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环境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养成远见,超越未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29 字。

转载请注明: 网线有了,但城乡素质教育的差距怎么弥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