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历史的大统一真的很少,所以西晋的大统一真的是难得的一次,虽然西晋做到了大统一,但它却没有像汉朝一样存在很长时间。
如果从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篡夺魏国之主的地位,然后立国算起,有国祚51年,可若是从晋朝灭吴、真正统一全国算起,却仅仅只有37年的短暂国祚。
之后在建兴四年,汉赵大军攻破长安,也正式的宣布了西晋的灭亡。也是从那时开始,这个被称为“九州”的大地迎来了长达100年的乱世,从此生灵涂炭,百姓也苦不堪言。
中国大地第一次几乎完全被外族控制,匈奴大军控制了几乎整个中原,这些都要怪到晋武帝司马炎的头上吗?其实对于晋朝的持续时间,司马炎也是努力过的,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坚持下来。
要想分析晋武帝统一中国后为什么又迅速衰落了,我不得不提一下司马炎,司马炎是晋朝开国皇帝 ,作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 ,司马昭本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
但咱也不知道是不是司马炎太会收买人心了,当时司马昭提出这个建议时,一众文武大臣都是反对的,都纷纷上书要册封司马炎为晋国太子 。同年八月,司马昭中风死了,那么司马炎自然而然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 。
世人都认为西晋衰落和灭亡的原因,是“八王之乱”和之后的“五胡乱华”。但这两个事件,都只是西晋衰落和灭亡的直接因素,不是根本原因,西晋的衰落和灭亡关键还是西晋王朝本身,也可以说是在晋武帝司马炎身上。
司马炎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 ,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司马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 ,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 。
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他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使得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然而,在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建国之初,司马炎也曾经大力地整顿铺张浪费的奢侈之风,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不仅强调节俭更是一直身体力行。医官程据曾献给了司马炎一件“雉头裘”,据说满饰野雉头毛色彩夺目。可是司马炎丝毫不在乎,更是将其带到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烧毁,以证其反对奢侈的态度。
可是司马炎的节俭制度并没有坚持多久,不仅是西晋朝野上下,连他自己也没有坚持下去。没过多久,原本节俭的司马炎变了,变得骄奢淫逸、自我放纵了起来,他不仅自己长期醉心于声色犬马,大肆扩充后宫,宫中妃嫔的人数一度达到一万余人,还帮着其舅争富。
掌权者的歌舞升平就是百姓的哀鸿遍野,不仅给百姓带来了巨大而不可背负的压力,更是彻底消磨了上位者的斗争,导致整个西晋朝纲败坏,腐败异常,阶级矛盾达到了极致。人心都散了、软了,还怎么维持一个强盛的王朝。
历史是个让女人打扮的小姑娘。看过史书的人都知道“五胡乱华”,然后他们根据史书的记载说晋武帝允许少数民族内迁是执政失败。但换一个角度看这件事,如果没有后来的乱世,估计后世写的就是,晋武帝英明神武,大胆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与内地融合,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