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这场大型在线教育实验 是教育信息化的一次“随堂考试”

由 司徒元基 发布于 经典

6月9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北京市小学一至三年级将于6月15日返校复课,“北京开学”话题迅速升温。随着多地返校复课,在疫情期间“大显神通”的在线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节点。

截至5月8日,全国共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

一开始,也有过手忙脚乱:家长发牢骚,老师不适应,学生不专注,平台崩溃了……但渐渐地,线上课堂也有声有色了起来。

平稳转身的背后,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多年来的积淀。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

“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走过了40年风雨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说。

梳理近几年的文件也能看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也明确“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这些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6%;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92%;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已接入上线平台73个。

教育信息化要发展,就需要完善基础设施。从“校校通”到“班班通”,再到“人人通”,教育信息化逐渐从校园走向班级、走向师生。过去,上课用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电视机。现在,用的是触摸一体机、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移动终端、智慧黑板,甚至还有VR。

信息化的发展,同样意味着数字资源越发丰富。教学资源出现了多种形态:数字资源、虚拟现实资源、3D资源……之前建设的在线课程、微课、MOOC等,也已经在疫情期间大显身手。在线课程和传统课程本身就在融合,课堂的边界也在模糊。“翻转课堂”正在流行。

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启动。从1.0到2.0,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回应。

敲掉学校的围墙,但人依然是核心

2019年秋季学期,云南省文山州15所学校试点加入了网络公益课程“互加计划”。它试图通过互联网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育,实现网络课程在全国各地的共建共享。

文山乡村的孩子,可以跟着远方的老师,一起晨读,一起做科学实验,一起练书法……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最开始,人们用光盘等固体介质传输教育资源,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也会越发多样。”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表示,如何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手段,在中国这么幅员辽阔的地方推进教育均衡,是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话题。

他指出,全世界哪个国家也不能在同一个标准下,让所有人拥有同样的师资;但“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可以逐步实现,在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逐步消除教育不均衡。

信息化敲掉了许多学校的围墙,但要让技术发挥作用,人,仍然是核心。

2018年,教育部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2019年,部署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这一工程也特别提到,要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国家示范、地方为主,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感叹,疫情过后,如何利用在线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保贵经验,因势利导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并且在此基础上推动教师培训的开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线教育还需继续锤炼

在线教育完美吗?当然不。

且不说城市和乡村的在线教育发展程度差异,就连城市中不同阶层家庭网络环境和信息化设备的好坏都可能相去甚远。有的能接入高速网络,有笔记本、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各种智能化设备;而有的家庭,孩子可能要和兄弟姐妹共用一台设备。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付卫东和周洪宇通过在线调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仍有学校因为设施设备不能支持或缺少适用的网络平台,网络的上下行速度无法满足直播方式的信息化教学需求。

尽管目前有“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一批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但其他在线教育资源仍良莠不齐。学校和老师面对五花八门的资源和平台,也会不知所措;而且,平台虽多,但其易用性、交互支持等方面参差不齐。也就是说,真正能解决痛点、满足全部需求的有效平台,并没有那么多。

湖北省重点中学黄石二中教务室副主任袁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教育平台确实有成熟的课程资源,但往往针对性不强。为了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老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筛选平台、遴选资源。

当所有人不得不开展在线教育时,老师的信息素养短板也暴露了出来。虽然经过了多次培训和能力提升,但真要实战,老师们仍有不能适应之处。上述两位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者指出,以往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过多地注重教师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对如何提升教育信息资源处理能力关注不够。而且,如何保证在线教育和其他形态教育相同的教学效果,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位重点高中教师就表示,不同学校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在一些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正常的在线课程可能都开不起来。信息素养高的优秀教师是在线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这种替代正常教学任务的在线教学,必须要有一大批普通教师集体参与才能完成。“停课不停教”也考验着各地各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