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比较强势极端的“打骂”教育,父母们更加喜欢给予孩子一种温和一些的教育引导。不过,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也势必要让孩子吃点苦。
案例:
白岩松是人们很喜欢的主持人,总是可以说出令人觉得信服的话语,近年来他在媒体上被提及最多的就是他的教育方式了。
他的儿子白清扬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这是因为白岩松不希望自己的光环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
事实上,在父亲的教育方式引导下,白清扬成长得十分优秀。他一直都是成绩优异,并且也很喜欢运动,担任着学校足球队的队长,这样一个学习和运动兼备的男孩着实很出众。
并且,在学校表现优异的他已经是国外某大学的预备生,可以说孩子是妥妥的学霸,以后的发展一片光明。
至于对孩子的教育,白岩松的教育方式很特别,他曾经提出不让孩子考第一这样的理论,他希望孩子可以拥有学习的自主性,而不是被过度消耗。
与此同时,他坚持的吃苦式教育也让很多的家长深以为然。显然让孩子吃苦这和当下很多家长的理念不同,很多父母们认为孩子要富养,于是故意不让孩子吃苦。
分析:
白岩松说要让孩子吃三种苦,没钱的苦让孩子懂得珍惜和节约,失败的苦让孩子更加坚强有抗挫力,读书的苦让孩子拥有人生的目标,更懂人生的意义。
显然这三种苦哪一种都让人觉得生活有点难,但是吃得下这些苦,确实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茁壮。
如何让娃吃苦
(1)为孩子营造吃苦的条件
当然这不是说父母要特意给孩子挖坑,生活中的小挫折已经够孩子好好应对的了。父母需要做的是减少自己的干预,让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即便是失败了,挫败感也会带给孩子一种另外意义上的成长。父母的“少干预”,让孩子更加经得起打击。
(2)鼓励孩子去劳动
很多时候父母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家务,孩子们只顾着吃喝玩乐就可以了,于是房间常常被弄乱,玩具弄得到处都是。
父母不妨让孩子试着做点能力范围内的玩具,面对自己打扫干净的环境,孩子会更加知道保护。
生活中有很多吃苦的机会,比如说体验郊区的务农生活,郭晶晶就曾带着孩子去下田插秧,相信孩子也是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3)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注重孩子身上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置身于阅读之中,孩子所感受到的更开阔的视野。
虽然相较于画面灵动的网络内容,阅读看起来有些枯燥。但是就是这样耐得住枯燥、耐得住无聊的品质让孩子收获更多。
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应该是更加有远见的,只满足于孩子眼前的享乐或者是物质给予,这是远远不够的。
让孩子吃点苦会让孩子觉得辛苦和疲惫,但是却也让孩子更加坚强、果敢。
父母的庇护有度,孩子需要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大家对于孩子身上的吃苦精神培养有哪些看法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