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秦桧赵构是非功过,六十年内一波三折,谁的错?

引言:功耶?过耶?唯只叹当时,赋于流年,千载悠悠,更与何人评说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

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时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珮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香,卤簿迎神。

作者: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爱国词人。

根据词中内容,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作者去世的时间,可以断定此首词作于公元1204年到1206年之间,此时,岳飞被杀的1142年,才过去六十多年。

然而,就在这距离岳飞死亡才六十多年的短短时间里,南宋朝廷对于岳飞与秦桧的功过与评价却又连续三次发生改变

第一阶段(公元1142年—1162年):岳飞是谋反的罪人,秦桧是国家的功臣

第二阶段(公元1163年—1206年):岳飞是国家栋梁,秦桧是卖国奸贼

第三阶段(公元1206年后):岳飞是民族英雄,秦桧是贤明宰相

风波亭事件的结局一波三折,事件的过程也是波澜壮阔,其间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岳飞秦桧赵构是非功过,六十年内一波三折,谁的错?

对于岳飞是否有罪,在现在看来,肯定是没有的。然而在当时人的眼中,却又是另外一个概念。

还是得从刘过的这首词开始说起,毕竟这首词创作的时期,距离风波亭时间过去,也仅仅才六十多年,那时候岳飞还没有被神话,秦桧也没有被魔化,赵构也还没有被昏君化。

在刘过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岳飞众多极其忠诚的粉丝之一,对岳飞也是极其的崇拜,他也是坚决的主张出兵收复旧地。面对着秦桧等人指责岳飞抗旨不遵的罪名,刘过却并没有跳出来批驳反对,而是持着怀疑态度“说当时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

岳飞秦桧赵构是非功过,六十年内一波三折,谁的错?

之后更是将矛头对准了赵构,而且对准的方式也是曲婉,“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臣是有罪,但陛下圣明,应该能明白我的一片苦心)。

虽然在词中,我们能看到刘过心中的意见,但是我们却无法在他的词中,得知到当年事情真相到底如何。

公元1142年,南宋绍兴十一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于风波亭下,其中罪名主要有三:其一拥兵自重,有谋反之心;其二,抗旨不尊,十三(有说十五)次皇命不受;其三,妄议君上,指斥乘舆,情理切害

公元1162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为岳飞平反。此时距离岳飞最后指挥的郾城大战,时间上过去也只是二十来年,岳飞三子岳霖便开始整理了岳飞相关的事迹,并之后再岳霖之子岳珂子承父志,综合众多文献资料,将岳飞事迹著成《行实编年》六卷、《吁天辨诬录》等书,后又收录到《金陀粹编》与《金陀粹续编》中。

岳飞秦桧赵构是非功过,六十年内一波三折,谁的错?

《金陀粹编》,还是《金陀粹续编》,作为岳飞家史,其中大量记载的内容都是岳飞立下的战功以及朝廷对他的嘉奖。或许是因为“讳言”的缘故,虽然对于岳飞抗旨不尊这个罪名有了确切的反驳资料,有没有指斥乘舆都没有涉及,也没有提到岳飞与皇帝赵构之间的矛盾。

因为此系列家史中包含了大量岳飞亲笔书写的手札内容,宋高宗赵构的一些书信等,并在嘉泰四年(1204年) ,这些内容全部呈送给了朝廷。所以这部分记载,虽有大部分的真相,但其中更多的都是对岳飞本人进行的美化。

正史呢?在岳飞死后,过了十四年,直到公元1155年,这期间一直都是秦桧大权独揽,秦桧始终以宰相兼领“监修国史”、“专元宰之位而笔削之柄”。不但指派其养子秦熺主编南宋国史编年体的日历和实录,极尽篡改史实之能事,而且还大力安插亲信,秉记事之职者“非其子弟即其党羽”,“凡论人章疏,皆桧自操以授言者,识之者曰:‘此老秦笔也’(《宋史》)。

岳飞秦桧赵构是非功过,六十年内一波三折,谁的错?

“自(绍兴)八年冬,桧接既监修国史,岳飞每有捷奏,桧辄欲没其实,至形于色。其间如润略其姓名,隐匿其功状考,殆不可一、二数。”

经过秦桧及其党羽对岳飞功绩的隐瞒以及篡改,真相已经不可考。就连编纂这时期历史的的史官徐梦莘李心传,都在史书《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心传)中指出,秦桧之子主修国史时,将许多真相掩盖、篡改,所以很多记载不可信

有关于岳飞的野史,最早出自南宋史官章颖,根据岳珂提供的岳飞传记书稿进行增删修改,又有感于南宋四大名臣岳飞、刘锜、李显忠和魏胜不幸遭遇,写下了《南渡四将传》。

再到元代,元人编修《宋史》时,对岳飞的传记,基本上都是照抄《南渡四将传》中《岳飞传》这一篇,在其中更是又做增删,其中或许是宣传“精忠报国”的理念,比章颖《岳飞传》增加了何铸审讯时,岳飞露出背部刺“尽忠报国”四字的内容

但无论是在岳飞家史《金陀粹编》,还是《金陀粹续编》中,亦或者章颖的《南渡四将传》中,都没有提到过岳飞背部有着“精忠报国”四个刺字。

在岳飞死后,南宋很多地方,都有感于岳飞的冤屈,尤其是在1162年,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并追封他为鄂王之后,很多地方百姓或者官员大都为岳飞修建了岳王庙,称岳飞为岳王。

岳飞秦桧赵构是非功过,六十年内一波三折,谁的错?

这也就导致了元人在修编《岳飞传时》增加了岳飞背部有刺字的内容以及《满江红》一词。

到了明朝的时候,人们一下子从蒙古元人的黑暗残暴的压迫下走了出来,对北方游牧部族十分的痛恨,更是对为他们做事的汉奸更加的痛恨。于是无论是在官方,还是民间,都对岳飞与秦桧的事迹有了确定,岳飞是忠臣,秦桧是奸臣。

更是根据元史中岳飞背上的刺字的内容,造出了岳母刺字这个故事,让岳飞的形象更加完整,更加形象具体

岳飞秦桧赵构是非功过,六十年内一波三折,谁的错?

毕竟,坏人一定不会做好事,好人,一定不会做坏事,对吧。

在家史、正史、野史中,都很难再还原岳飞风波亭事件的真相了,岳飞到底是否有罪,秦桧到底是否奸臣,这一切都是疑云重重。

不过在,清人梁晋竹留下了一个简短史评,“臣飞死、臣俊喜、臣浚无言世忠靡、臣桧夜报四太子、臣构称臣自此始”,讲述的大概意思是岳飞死了,张俊满心欢喜,张浚一言不发,韩世忠从此意气消沉,秦桧写信将岳飞的死讯密报给金国最高军事统帅四太子完颜兀术,赵构从此可以放心地向金国俯首称臣了。

岳飞秦桧赵构是非功过,六十年内一波三折,谁的错?

同是主战派代表的人物,在岳飞蒙冤下狱后,除却韩世忠曾登门质问秦桧之外,其他人等都没有对岳飞展开营救行动。其中在岳飞死后,作为南宋名臣的张浚,主战派核心人物,表现竟然是“无言”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岳飞蒙受“莫须有”的罪名,举朝上下,无论是皇帝赵构、还是投降派、主战派,他们个个都是心知肚明。

有了这个说法,我们现在也只能去大胆的进行猜测了,岳飞死亡真凶,也只能跟着刘过一起,指到赵构的身上。

韩世忠之所以心灰意懒,张浚之所以无言,都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君要臣死。

在1206年,秦桧被认为是贤明宰相,这一切都主要源于在北宋灭亡时,秦桧为营救宋徽宗与宋钦宗,独自一人出使金国,留下了“存忠”赵氏的美名,赵家后世子孙,就不得不记住这个恩情,也不能否定宋高宗赵构的所作所为,所以必须认定秦桧是贤明宰相

岳飞秦桧赵构是非功过,六十年内一波三折,谁的错?

而赵构呢?在金兵的威逼之下,在山河破碎的时期,力挽狂澜,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延续赵家江山。如果是一个昏君的话,他肯定做不到这点

但他的内心里,外要担心金兵压境,内要担心武将夺权。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惨烈的一生,是在惨烈的战场上和内部波谲云诡的权谋较量中活下来的。

他是皇帝,他就不得不为自己做考量,哪怕他明知道秦桧很有可能是金国的奸细(曾碧琼所著《千古罪人秦桧》一书中,有详细论证),可他在那个大环境之下,只能重用秦桧,踏进金国布局好的阴谋之中,换来自己和赵家王朝的幸存

而对岳飞的死亡,宋高宗赵构,必须负担起主要责任。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岳飞对金国带来的威胁,以及有可能对自己的重大威胁,他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出于赵构的指使,以及金国主子的示意,秦桧开始了对岳飞的构陷。然而构陷的罪状都是出于当权者的意图,本身就不能经过推敲

可在刘过的词中,却又会出现“臣有罪”三个字呢?那么在刘过看来,岳飞是有罪,可这罪是什么呢?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如果知道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215 字。

转载请注明: 岳飞秦桧赵构是非功过,六十年内一波三折,谁的错?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