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去世后长子已经34岁,为何还要让6岁的顺治继位呢?

清太宗(公元1643)年,在关外都城盛京举行登级大典。顺治的继位让人顿觉吃惊!
皇太极在一个寻常深夜里驾崩,年仅五十二岁,死时端坐在清宁宫中。
皇太极去世后长子已经34岁,为何还要让6岁的顺治继位呢?
皇太极驾崩一事很快传遍中宫,在他生前并未立下任何关于继承人的遗诏,只掌握正黄、镶黄与正蓝三旗,另外八旗中的五旗皆具实力以争夺或决定皇位继承人。
其实皇位候选人还是比较多的,福临只能算其中一个并不突出的。候选人既包括努尔哈赤次子、四大贝勒之一的礼亲王代善等兄弟,也有皇太极现存的七个儿子。其中较具政治资本和挑战性的是代善、济尔哈朗、豪格与多尔衮。在各派势力的争斗中,尤其是多尔衮与豪格的争斗下,最终选择一个帝王斗争中的配角继承皇位,有很多谜团,但也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原因。其中原因之一是与豪格本身有关。
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被不同派系赋予了帝王候选人头衔,两人势均力敌,成为帝位争夺炙手可热的人物。然而肃亲王此时一个作死的举动,导致把即将到手的皇位拱手于人。据《清史稿》记载,九月十三日这天,崇政殿上明争暗斗,已是刀光剑影之势。
皇太极去世后长子已经34岁,为何还要让6岁的顺治继位呢?
鳌拜首提立皇子,之后代善发言,也提出立皇子豪格。
这样豪格便作为首提的帝位继承人,占了先机。然而此时豪格却自命清高,以为自己已胜券在握,在关键时刻过于谦让,也就是故意谦虚了几句,导致事情难以把控。其实歉让本是帝位推举继位中常见之事,只是豪格的这番谦让说辞有点过了。
他假意推脱自己“福德微薄,非所堪当,固辞退去”,这一辞让,让本来就表示反对的两白旗(正白、镶白二旗)反应强烈,阿济格与多铎开始坚决反对豪格继位。这一番闹剧,也使本来就站在中立位置的代善颇为动摇,再没有站出来支持豪格。于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以豪格“性柔,不能服众”,最终罢议。
皇太极去世后长子已经34岁,为何还要让6岁的顺治继位呢?
立福临乃多尔衮权宜之计。
看到豪格被彻底否决,哪还顾及礼让面子,此时多尔衮看到机会,主动请立。然而代善并不以为意,明确表示欲从皇太极子嗣中挑选。两黄旗也剑拔弩张站在代善这一面,追思皇太极生前隆恩,强烈表示支持立皇子。多尔衮看到获取帝位已经渺茫,随机应变,为自己获取更多政治资本,提议立子福临,这样福临就神奇的成为了天选之子。
皇太极去世后长子已经34岁,为何还要让6岁的顺治继位呢?
皇太极共育有十一个儿子,但是有四人夭折,在其去世时只有七人存世,并且从嫡庶角度来看,麟趾宫的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所生,年仅两岁的博穆博果尔身份更为显赫,然而福临最终继位,与一些传说也有一定关系。《清世祖实录》有言,传闻福临母亲孝庄文皇后怀孕之际,有红光绕身,且衣裾之间有天龙盘旋之状,侍女远观惊讶不已。《实录》所载,有为帝王服务目的,其中所言,多不存信。
究竟孝庄在顺治继位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历史众说纷纭,电视剧也对多尔衮与孝庄之关系极力修饰,各种演义文学由此诞生,但究竟是何过程,其实从康熙继位就可看出孝庄这个人强大的能力了。
皇太极去世后长子已经34岁,为何还要让6岁的顺治继位呢?
多尔衮英年早逝后,福临得以亲政,一切都与他背后有一个强大人物孝庄有关。
福临死后,孝庄皇太后力主传位玄烨。顺治十七年(1660年),福临感染天花,最终不久于世。福临年仅二十,膝下尚无成年子嗣。在驾崩之前,不同于皇太极去世后帝位空悬导致的激烈争夺,福临此时已经开始考虑嗣位问题。
此时福临较大的儿子是皇次子福全与皇三子玄烨。其实福临本意是皇次子,但皇太后却主张立玄烨。其中一个原因是,顺治死于天花,而天花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实属不治之症,所以在之后选择继承人时,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方面。福临生前很尊重德国来华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称之为“汤玛法”,因此也征求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认为玄烨已出过天花,有了免疫力,认为立玄烨更为合适。
皇太极去世后长子已经34岁,为何还要让6岁的顺治继位呢?
其实终归来说,福临继位虽有一定偶然性,但也合情合理。
拥立新君有一个作用,就是在继承先帝传统之余,革除旧政,对统治机关进行新一轮换血。即便是后来以康乾盛世著称的康熙、乾隆两朝,雍正对康熙弊政的纠正,以及嘉庆对乾隆的拨乱都是客观历史事实。皇太极生前已改变努尔哈赤创立的统治模式,大大加强集权统治,使父子相继的家庭观念深入人心,故此才有了福临继位的可能性。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11 字。

转载请注明: 皇太极去世后长子已经34岁,为何还要让6岁的顺治继位呢?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