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我国清朝前期的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曾经多次出塞外巡视。康熙自从十六年(1677年)开始,每年都要从北京出发,出古北路和喜峰口,巡视长城以北的我国北方地区。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设置了木兰围场。每年初夏,除了在喀尔屯处理朝政外,还在秋天由蒙古王公轮班同往围场狩猎,以行猎习武。康熙说:“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所以经常操练满蒙八旗军队,密切朝廷与蒙古各部的联系。
康熙本人也乐意居住在喀喇河屯的行宫,说这里的土肥水甘,泉清峰秀。每住此处,食欲倍增,精神也爽健。
康熙住了不久后,他访问附近村里的老人,寻找有记载乡土的石碑。听老人说有一蒙古牧场,那里既无人家,又无坟地,草木茂盛,还无蚊蝎之虫,泉水清澈,喝了还少生病。
康熙赞叹这塞外难得的名胜之地,他说:“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即朝廷掌管疆域的官吏不知它的名字,而山河名胜也不见于地理志的记载。
康熙乃开始亲自设计避暑山庄的园林工程,他决定取其自然景色,把湖泊挖深,修建湖中长堤,命名为芝径云堤。经过五年的修建,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避暑山庄基本建成。
当避暑山庄建成后,康熙每年在山庄里举行大宴会,给予蒙古王公大量赏赐。还在山庄里开辟了很大的赛马场,每年都在这里举行蒙古族传统的骑射、摔跤等活动。
康熙建成避暑山庄后,又历经雍正、乾隆两帝的扩建后,山庄面积达到五百六十万平方米(合八千四百余亩),周围用石头砌成宫墙,长约十余公里。
承德也由此得到迅速发展,由原先人烟稀少的几十户人家,在建成的几年后,就发展成“聚民至万家”。雍正元年(1723年)在这里设立了最初的地方行政机构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为承德州,承德的命名由此开始。
于是,清朝的皇帝一年中有五六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处理朝政事务。乾隆时期,包括来自蒙古、青海、新疆等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先后到达避暑山庄来朝觐。邻国的南掌(老挝)、安南(越南)、缅甸等国王及使节也都来避暑山庄进行友好访问。
这样,清朝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基本都是在这里处理完成的。因此,承德的避暑山庄也就成了京城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本文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