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执意要改立太子, 为何最终又打消念头, 真相原来在这里!

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之中,汉高祖刘邦算得上是一个人杰,我们不得不承认,刘邦是个出色的战略家。他的对手们,包括项羽,在他面前幼稚得就像一个小学生。直到今天,还有人有兴趣去探究为何在楚汉之争中实力强大的项羽最终被刘邦打败,而且败得那么快,那么惨?其实,翻开历史,与刘邦的远见卓识的相比,项羽的鼠目寸光和意气用事,就注定了胜利的天平决不会倾向这位西楚霸王,刘邦的胜利也决不是什么偶然。

刘邦执意要改立太子, 为何最终又打消念头, 真相原来在这里!
刘邦是在推翻强秦的基础是建立大汉王朝的,是亲眼目睹了强大的秦帝国是怎样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被推翻的,所以,在汉王朝建立后,刘邦非常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训。秦灭亡的原因很多,一是暴政,这点毋庸置疑。二是用人不当,特别是那个奸臣赵高,是他亲手将大秦帝国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三是帝国的继承人没有选对,更准确地说是确立谁是继承人时出了问题。虽秦始皇在临死前有意传位给长子扶苏,但由于没有早做决定,才有了沙丘之变,而胡亥的继位,使大秦灭亡的命运不可逆转。

刘邦执意要改立太子, 为何最终又打消念头, 真相原来在这里!
作为一个帝国的开国之君,高祖刘邦非常注意继承人的选择问题。汉王朝建立之后,其实太子早已确定,似乎这个问题不用考虑了。那太子是谁呢?刘盈,刘邦和吕后所生,早在汉高祖二年,即公元前205年,在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打得正火热的暑假,刘邦就立刘盈为王太子,并令其守栎阳,其他诸侯子在关中者皆为宿卫。刘邦即皇帝位后,又于高祖七年即公元前200年再立刘盈为皇太子,刘盈太子的地位算正式确定了下来。但刘邦马上后悔了,因为刘盈为人仁弱,刘邦越看越不像自己,加之吕后年老色衰,平时与刘邦也很少见面,吕后居长安,而刘邦常年在外征战,自然和吕后母子的感情越来越淡。刘邦每次出行,都带着他最宠幸的戚夫人随行,戚夫人之所以受宠,一是因为其年轻貌美,很多的史书都提到她的美色,应该说是个少有的美人吧;二是戚姬还是个歌舞名家,她的“翘袖折腰”之舞,舞姿优美,花样繁复,而且极具韵律之美。除此之外,戚夫人还善长鼓瑟,鼓瑟时情感饱满细腻,刘邦百听不厌,常常随声唱和,高兴之时,两人相视而笑,在刘邦看来,戚夫人才是他真正情投意合的人。更让刘邦高兴 的是,戚夫人还挺争气,给他生了个儿子,刘邦对此子疼爱有加,给他起名刘如意。刘如意8岁时就被刘邦封为代王,10岁时,又徙为赵王。也许是爱屋及乌,刘邦数次想改立太子。公元前196年,刘邦征英布回来,随着病情日益加重,易储之念越来越强。连张良劝谏刘邦都不为所动,最后吕后问计于张良,请来了著名的“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是指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 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黄老学者。他们追求清贫安乐,不愿入朝为官,刘邦久闻四皓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但被拒绝。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站着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刘邦见这样的大贤都来辅佐太子,觉得太子羽翼已丰,便彻底地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刘邦执意要改立太子, 为何最终又打消念头, 真相原来在这里!
刘邦之所以最终不再坚持改立太子,与“商山四皓”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本来,在易储之事上,刘邦一直就摇摆不定。刘邦是个智者,他应该知道易储会给汉王朝带来什么。汉初的政坛存在这样几股势力,分别是同姓诸侯王、功臣集团以及以吕后为首的外戚。 在三大政治集团里,吕氏集团的势力不可小觑,撇开吕后不说,她的两位兄长吕泽和吕释之都较早追随刘邦,此时皆已建功封侯。吕后的妹夫樊哙是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也因功被封为舞阳侯。相对于吕氏集团,赵王如意就显得势单力薄了,除了母亲受宠,其余的就一无所有了。刘邦应该知道,如果真的改立了太子,自己死后,新太子能否顺利继位都是个问题。
二是朝臣的反对。刘邦曾把废立太子之事下议于朝廷,但结果是遭到大臣们强烈地反对。御史大夫周昌反对最为强烈,他就很明确地告诉刘邦:“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弄得刘邦束手无策。
第三点最关键。当刘邦看见“商山四皓”都来辅佐太子时,马上就打消了易储的念头,为什么?很简单,“商山四皓”是刘邦想请都没请动的人物,现在却来到太子的身边,说明什么?说明太子会识人用人,刘邦自己有切身体会,作为君主,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善于用人,用能人,会用人。刘邦曾在总结自己成功原因时,就直言不讳地说,就是因为自己身边有了像萧何、张良、韩信这样的人才,才成就了其帝王的基业。
历史证明,刘邦最后的决断是英明的,虽然对赵王母子来说,这个结局太过残酷,赵王如意后被吕后毒死,戚姬也被弄成了“人彘”,但对大汉帝国来说,稳定才是压倒一切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05 字。

转载请注明: 刘邦执意要改立太子, 为何最终又打消念头, 真相原来在这里!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