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十来年首次超过一千万,近几年大学录取率都有80%左右,如果按照这样的数字推算,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有八百多万。有不少大学生都感叹还没毕业就失业,另一边大部分大学还在继续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现在大学生真的过剩了。事实呢?可能真相真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相对于我国人口基数来讲,大学生所占的比率真的不高,应该说还很低。目前我国高校的扩招目标定为2005年起实现在校生人数达到适龄人口(18~22岁)的15%,而早在1995年超过35%的国家已经有29个,一些发达国家比如新西兰、美国、韩国等国家超过了50%。单纯按照我国大学生目前的比例来讲,就业似乎不应该成为难题。那么为何还有“遍地都是大学生”的错觉和“毕业就失业”的感叹呢?
我们首先应该认清这一个事实:大学生就业难不代表大学生过量。我认为大学生永远都不会过量,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不断提升知识水平与学历几乎成为刚需,未来假如有一天实现全民都是大学生,那时候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人们的生活水平将会到达一个怎样的高度呢?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而大学生数量多仅仅是表面的原因。
其一,大学生扎推大城市。
现在有很多城市为了吸纳人才,不惜推出诸如送户口、买房半价优惠等人才政策,但很多大学毕业生却不愿意去,大部分大学生都想去一线城市工作,而且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甚至专业不对口都愿意留在大城市工作,这样一来,大城市的竞争就会异常激烈,事实上,现在二线、三线城市更具潜力,发展速度也非常快。
其二,供求不对称。高校提供的专业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未能接轨,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很多产业快速兴起,如金融、贸易、英语等等,一些高校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对某些所谓热门专业进行超大幅度扩招,从总的情况来看,教育市场依然是卖方市场,尤其是对一些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而言,只要学校愿意提供教育机会,肯定会有学生愿意报读,结果造成最近几年部分热门专业严重过剩,而事实有些比较冷门的专业就业前景并不差。
其三,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更高。到21世纪,靠简单的模仿、复制已经难以生存,很多产业都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这对人才的要求就更加高。比如计算机类专业,往往本科毕业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由此看来,大学生过剩就是一个伪命题,现实很残酷,我们要不断去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才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到留言区留言评论。